左憶坐在藥柜前,指尖捻著一株曬干的艾草,陽光透過雕花木窗,在她發間投下細碎的金斑。
她今日穿了件淺碧色的布裙,領口繡著幾針蘭草,是陳嬤嬤前幾日剛縫的,布料洗得柔軟,襯得她脖頸愈發纖細。
案幾上擺著個白瓷碗,碗底沉著顆鴿蛋大的珠子,正是萬華珠,水光在玉質里流轉,映得她垂眸時的睫毛像沾了露水的蝶翼,輕輕顫動。
“姑娘,這珠子泡在水里,真能除根?”藥童小石頭捧著藥臼進來,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碗里的珠光,“前幾日我娘還說,您腕上那青痕看著嚇人,如今瞧著果然淡多了。
”左憶抬起手,小臂上那片因牽機引毒發留下的青紫色,確實已褪成淺粉。
她指尖劃過疤痕,動作輕柔得像在撫摸易碎的瓷器:“萬華珠性溫,能中和百毒,只是……”她看著珠子在水中旋轉,忽然笑了,“總覺得把這么貴重的東西泡在茶里,像在暴殄天物。
”她笑時,嘴角會彎出個淺淺的梨渦,不深,卻像盛了清晨的露,看得小石頭都愣了神。
“姑娘笑起來好看。
”他撓撓頭,“比前幾日那個‘阿丑’好看多了!”正說著,陳嬤嬤端著木盆進來,里面搭著件月白色的襦裙,領口滾著圈銀線,裙擺上繡著纏枝蓮,針腳細密得很。
“快換上。
”陳嬤嬤把裙子往她懷里塞,“殿下特意讓人來說,東宮的桂花開了,請你去喝新釀的桂花茶。
咱們丫頭生得俊,穿這月白裙,配著桂花,才叫好看。
”左憶低頭看著裙子,指尖撫過冰涼的銀線。
她其實不太習慣穿這么素凈的衣裳,總覺得不如布裙自在。
午時的東宮馬車停在回春堂門口時,左憶剛換好襦裙。
她站在階前,風掀起裙擺的一角,露出纖細的腳踝。
李承恩就站在車旁等她,今日沒穿太子常穿的錦袍,換了件石青色的常服,腰間系著塊羊脂玉佩,正是那日皇帝交給他的“承恩”佩,玉色溫潤,襯得他眉眼愈發清俊。
他本是望著宮道的,見她出來,目光便落了過來,在她裙擺的纏枝蓮上停了停,又移到她臉上,眼底漾開些微的笑意,像春風拂過湖面:“這衣裳……很襯你。
”左憶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下意識地攏了攏裙擺:“是陳嬤嬤做的。
”她低頭鉆進馬車,沒瞧見李承恩望著她背影時,指尖微微蜷了蜷,耳尖竟有些發紅。
車廂里鋪著軟墊,案幾上擺著套青瓷茶具,旁邊的小炭爐上溫著水,水汽裊裊。
李承恩跟著上車,拿起茶罐倒茶葉,動作不算熟練,指尖卻穩,他的手指很長,骨節分明,倒茶時袖口滑落,露出小段手腕,膚色是常年不見烈日的白皙。
“江南新貢的龍井。
”他把茶杯推到她面前,熱水注入,茶葉在杯中舒展,栗香漫開來,“知道你不愛喝太濃的,少放了些。
”左憶捧著茶杯,指尖觸到溫熱的杯壁,忽然想起在法華寺密道里,他給她的那塊干硬的麥餅。
那時他的手也這么好看,只是沾了些泥土,握著劍時,指節會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