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憶的聲音冷下來,“但你不是李珩的人,對嗎?你真正的主子,是太后。
”蘇伯渾身一顫,撲通跪下:“姑娘饒命!是太后逼我的!她說若我不配合,就殺了阿蓮!”“她讓你做什么?”“讓我把你和阿蓮引到秘藥庫,再讓王統領的人‘劫走’阿蓮,嫁禍給李珩……”蘇伯磕頭如搗蒜,“太后說,只要阿蓮落在李珩手里,太子就會徹底恨透李珩,與他勢不兩立,她就能坐收漁利!”左憶恍然大悟。
太后和李承恩竟在各自布局,都想借阿蓮攪亂局面。
一個想讓太子與李珩反目,一個想借蘇伯除掉太后的眼線。
而她和阿蓮,不過是他們棋盤上互相爭奪的棋子。
“太后還說什么?”“她說……若事敗,就讓我帶句話給你。
”蘇伯的聲音發顫,“‘坤寧宮燭臺,藏著你要的解藥’。
”左憶心頭劇震。
竟和字條上的線索對上了!太后這是在拋餌,故意引她去坤寧宮?就在這時,巷口傳來馬蹄聲,是東宮的侍衛,為首的侍衛長翻身下馬:“左姑娘,殿下請您去東宮一趟,說有要事相商。
”左憶看著地上的糕餅,又看了看蘇伯慘白的臉,忽然笑了:“告訴殿下,我這就去。
只是麻煩侍衛長先幫我看個人——”她踢了踢蘇伯,“把他送到周縣令那里,就說……抓到了太后安插在李珩身邊的內奸。
”蘇伯驚叫:“你不能這樣!太后不會放過你的!”左憶沒理他,轉身進屋換了身衣服,臨走前對阿蓮道:“鎖好門,無論誰來都別開。
若我入夜未歸,就去敲隔壁的門,找張嬤嬤——她是陳嬤嬤的遠親,會護著你。
”這不是囑托,是后路。
她要去東宮探李承恩的底,也要去坤寧宮看看那燭臺,總得給阿蓮留條安全的路。
走出別院時,夕陽正斜照在東宮的宮墻上,金色的琉璃瓦泛著冷光。
左憶摸了摸袖袋里的銀針,指尖微涼。
這場權謀博弈,她不想做棋子,就得比執棋者更狠,更能算準人心的破綻——比如蘇伯的杏仁糕,比如周縣令的烏頭粉,比如李承恩那句“特賜傷藥”里藏的試探。
至于太后的燭臺,她倒要去看看,里面到底藏著容妃舊案的真相,還是又一個陷阱。
反正左右都是險棋,不如走得更主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