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憶走進偏殿時,太后正坐在鏡前,由宮女給她插一支赤金點翠的鳳釵。
釵頭的珍珠垂下來,在她鬢邊晃出細碎的光。
聽到腳步聲,太后沒回頭,只從銅鏡里打量著左憶:“你倒是稀客。
前幾日說身子不適,今日瞧著氣色好了些?”“托娘娘的福,喝了幾副藥,好多了。
”左憶垂手站在殿中,目光落在太后的鳳釵上——蘇伯死前說萬華珠在柳家主母的鳳釵里,可柳家主母三年前就病逝了,這鳳釵會不會……“那就好。
”太后拿起一支眉筆,慢悠悠地描著眉,“你是個聰明人,有些事不必本宮多說。
李承恩那邊,你看得緊些,別讓他在中秋宮宴前惹出亂子。
”左憶心中冷笑。
果然是試探。
她恭順地應道:“臣女明白。
只是太子殿下近來總念叨著,說想念陛下親手做的桂花糕,可惜……”她故意頓住,看著太后的反應。
太后握著眉筆的手緊了緊,銅鏡里的臉色沉了沉:“陛下龍體欠安,哪有精神做那些東西?倒是李珩,昨日送了些嶺南的桂圓來,說是給陛下補身子的,比他那個皇兄懂事多了。
”又是柳家的東西。
左憶低下頭,掩去眼底的寒意:“三殿下確實孝順。
對了,奴婢昨日在回春堂看到一種新藥,說是能治風寒,不知……”“回春堂?”太后終于轉過身,目光像刀子似的刮過左憶的臉,“你去那里做什么?”“奴婢不是中過毒嗎?想著找些解毒的方子。
”左憶適時地露出一絲惶恐,“聽說柳家的醫術高明,或許……”“柳家的東西,你也敢碰?”太后猛地拍了下桌子,鳳釵上的珍珠晃得人眼暈,“當年容妃就是吃了柳家的藥,才……”話說到一半,她突然住了口,眼神復雜地看著左憶。
左憶知道,她成功勾起了太后的疑心。
太后最忌諱別人提起容妃和柳家的關系,此刻定會以為她在查容妃的死因,甚至可能懷疑她是李承恩派來的眼線。
“奴婢知錯。
”左憶慌忙跪下,“只是……只是想快點解毒,不想拖累娘娘。
”她說得情真意切,眼角甚至擠出了幾滴淚——這是她早就想好的戲碼,示弱,才能讓對方放下戒心。
太后盯著她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起來吧。
瞧你這點出息。
解毒的事,哀家記著呢。
等過了中秋,哀家讓人給你送些‘萬華膏’來,保管能除根。
”萬華膏?左憶的心猛地一跳。
故意提“萬華”二字,是試探,還是真的知道萬華珠?她低下頭,掩去眼底的驚疑:“謝娘娘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