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誠君子也
宋濂是誰?
很多人可能更加熟悉他的徒弟,方孝孺。
對,就是那個被祝枝山造謠,說他被朱棣誅十族的人。
很多人對宋濂的了解,應該是來自于兩個地方。
其一是某部影視劇,將他塑造成了一個古板不通時務的儒生。
還將洪武三十年發生的南北榜案,挪到洪武初年,魔改一番后扣在了他的頭上。
如果是通過這部劇認識他的人,想必對他的觀感不會太好。
其二就是課本上的那篇文章,《送東陽馬生序》。
這是一篇情深意切,對晚輩充滿了關懷和殷切期望的文章。
但很多看過這篇文章的人,卻認為他很虛偽。
原因很簡單,在文章里他是以自己的經歷為榜樣,來勸誡別人的。
給人一種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感覺。
前世馬鈺在網上就碰到過不少持這個觀點的人,還和那些人互噴過。
用現代的話來講,這篇文章其實就講了一個內容,出身寒微該如何實現階級躍遷。
這篇文章有個大前提,那就是讀書可以改變命運。
很多人說,我讀書了不但沒改變命運還花了很多錢,這就是個謊言。
有沒有一種可能,讀的書還是不夠多學的不夠深?
說個不是很冷的冷知識,咱們學的高等數學,已經是四五百年前的知識了。
對于想搞科研的人來說,高等數學算是最基礎的門檻。
如果一個人高等數學一塌糊涂,就說學理科沒出路,是不是顯得很無語。
這只是舉個例子,讀書改變命運,有個前提是要學的精深。
起碼要跨過一個門檻,才能去談改變命運這事兒。
做不到這一點,那確實什么都改變不了。
宋濂自幼家貧書都讀不起,只能問別人家借書。
那些有能力藏書的都是什么人?至少也是小地主。
非親非故人家憑什么把書借給你?
這時候,你就得表現出自己的不同常人之處,以此來打動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