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里其實也有農貿市場,但是83年處于改革開放的試水階段,大部分的東西依舊是國營狀態。
市里的農貿市場,目前同樣是國營的狀態。
這國營的農貿市場和國營的百貨大樓一樣,里面都是國有員工,工作的態度自然不如私營的。
就說這時候供銷社還有百貨大樓的售貨員吧,都是吃香的崗位。
因為是計劃經濟,物資短缺,老百姓花錢買東西,反倒是得看這些售貨員的臉色,可沒有后世那種顧客就是上帝的概念。
也正是因為員工這樣的工作態度,國有企業的效益逐漸降低,最后造成了一大批下崗潮。
市里的幾處農貿市場除了員工的工作態度懈怠傲慢之外,這兒的蔬菜經過收購,進貨,運貨,擺貨售賣這些環節之后,等賣到客戶的手上時就沒那么新鮮了。
像牛羊肉之類的好東西,很多時候供應還是不太充足,市民群眾想要買到新鮮的牛羊肉依舊不容易。
傅云瑤計劃著倒賣這些蔬菜肉類,她的優勢一是沒有中間環節,直接賣到客戶手上,這中間的成本就是她的利潤。
二,她的菜肯定比菜市場的新鮮,品質更好。
三,她能提供上門服務,省得市民群眾跑腿了。
傅云瑤很看好這個市場,也有信心能從這里面賺取第一桶金。
傅云瑤腦子里想著這些事,人已經跟著大嫂陳翠翠來到了這戶殺羊的人家。
傅云瑤娘家所在的村子這兩年已經推行了土地改革,改革之后,村民們自已會選擇養殖一些雞鴨魚還有牛羊。
養羊的最多,不少人家都會整個頭養。
羊崽子的價格不如牛的價格貴,喂養的成本不高,羊只需要吃草就可以了,都不用耗費糧食,所以很多村民更傾向于養這類牲畜。
一頭羊養出來,能出個大幾十斤上百斤肉,正常情況自已家是肯定吃不掉這么多肉的,吃不掉的就會往外賣,賣給副食品店或者村民手中都可以。
而這兩年村子里的生活條件好了些,所以村民們一個月也能吃個幾回肉。
這要是再早幾年,還沒搞改革時,可能幾個月才能吃上一回。
傅云瑤和陳翠翠過去時,王二牛家門口已經來了不少人,這些人都是同村的村民,都是想來買羊肉的。
村民們見到傅云瑤,都覺得很稀奇。
這丫頭自從跟著丈夫回城享福去了,基本上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一趟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