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養他們?你拿什么養他們?自家四個孩子都快養不活了,眼瞅著安康也要上學了,學費你都湊不起來。”
大嫂陳翠翠哼了一聲。
83年還沒推行九年義務教育,這年代上學的學費對于普通人家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鄉下人大多數只能給家里的孩子讀個幾年書,避免孩子成為文盲。
只有那些特別重視教育,加上家里的孩子學習爭氣的,才會一直給供下去。
傅云懷的孩子多,一共四個。
老大傅安平10歲,老二傅安康8歲,老三傅安華5歲,最小的傅安慧才兩歲。
如今上學的只有傅安平。
傅安康八歲了,這年紀要是擱在后世早就上學了。
但是現在傅安康還沒送去上學,就因為家里的條件比較差。
不過這年代十來歲才上學的也有,8歲還不算太晚就是了。
娘家的情況不容易,但是傅云瑤卻從未補貼過。
倒不是傅云瑤不愿意補貼娘家,主要傅家的父母哥哥都是明事理的。
他們覺得傅云瑤高嫁不容易,原本因為她農村人出身的身份就已經被婆家瞧不起了。
這要是再找傅云瑤接濟,她還不更得被婆家人看輕呢?
傅云瑤頂多逢年過節的送點兒東西來娘家,這要是拿錢的話,娘家人是絕對不收的。
傅云瑤知道娘家人過得不容易,但是沒想到這么不容易。
眼下傅安康的學費都是個問題,自已帶著小月兒回來,確實給娘家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傅云懷瞪了一眼陳翠翠,“你瞎說什么呢?我就是去窯廠打工,那也一定能供安康上學,能養得起云瑤和小月兒。”
根據傅云瑤前世的記憶,大哥傅云懷是在兩年后出事的。
按照此時大哥的說法,很可能是因為傅安康的學費選擇去窯廠打工。
窯廠的活兒十分辛苦,可以說是真的拿體力賺錢。
知道大哥去窯廠打工的原因后,傅云瑤的眼眶又紅了,對娘家人的愧疚更多。
前世自已高嫁了又怎么樣?什么都沒幫上娘家,什么好處也沒讓娘家落著,倒是伺候了沈知遠父母一輩子。
別看現在沈知遠的父母挺精神的,可是這兩人十年后身體都出現了不少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