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懲處那人的后果嚴重,本宮也要折斷他的羽翼,若任由他胡作非為,這朝廷可還會清正。
”沈川還待再說,卻瞥見朱予柔眼中已泛淚花,他不由愣住,他們從小相識,可無論是小時她被夫子責罰,還是從馬上跌下摔傷,都從未見她落淚。
可如今,殿下是認為自己攀附權貴、背信棄義,對他失望之極嗎?然而,他卻不能為自己分辨半分,也罷,叫她恨自己也好,反正他們二人已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結局,互相靠近只會傷了彼此。
既已決定,便不再猶豫,沈川開口道:“是臣無能,讓殿下失望了。
”“晚些時候我會派人去督察院提回賬房,希望沈大人不要阻攔。
”朱予柔背過身去,說道。
沈川默默看著她的背影,聲音中透著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沙啞,開口道:“那賬房,已經畏罪自盡了。
”一語落地,沈川只覺朱予柔身影輕顫,似是要回過身來,卻終究未能回頭。
她站在宮門前,擋住這茫茫無盡中的瑟瑟秋風,似要同這世道作對。
半晌,她開口道:“沈大人,我知你我如今立場不同,不能同謀,只希望你能守住心中清正,莫要被這世道吞噬殆盡。
”又一陣清風穿過長廊,吹得檐角的瓦片沙沙作響,卷下了朱予柔眼角的淚,同樣吹亂了沈川的心。
其實朱予柔也并非不知變通之人,她知道若一味咄咄相逼恐會適得其反,可她不甘心,不愿在不知對方底細的情況下便繳械投降。
“走,去御書房。
”這一次,就按照她的本心去做,不去想朝堂中的明爭暗斗,只在這混沌的世道中為那些學子開辟一方朗朗乾坤。
御書房中,廣佑帝正批閱著臣下送上的奏折,他近些年來對政事稍感力不從心,遠不及年輕時心懷遠大,許多事更像是隨心而為。
就像是此番科舉案,他明知程敏只是替罪羊,卻終究未肯深究,他年歲漸高,只愿朝堂能維持安定,免生波瀾。
“陛下,韶華公主求見。
”聽見劉公公的通傳,皇帝從奏章中抬起頭來,果然看見朱予柔正端著什么在門外站著,他招了招手,示意放行。
“父皇,吶,我親手做的桂花糕,快嘗嘗。
”朱予柔進殿后,自顧自將食盒放在桌上,拿起一塊便向皇帝嘴中送去。
“嗯,怎么這時候來了。
”老皇帝接過那糕點,只微抿了一口,又不動聲色放了回去。
朱予柔手下動作未停,開始整理起桌上奏章,答道:“怎么,柔兒想來見父皇,還要挑時間不成。
”他知朱予柔此刻前來另有目的,見她手上動作,已將朱予柔來意猜的七八分,從桌上拿起一封奏折,遞給朱予柔,道:“朕就知道你來的目的不會那么單純。
”接過奏折,朱予柔笑嘻嘻道:“還是父皇了解兒臣。
”翻開那奏折,沈川雋秀的字體便映入眼中,朱予柔掃了一眼,果然在行賄學子一列看到謝云疏,她壓下心中燥意,將奏折看完,心下駭然,不禁重新思考此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