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筒事件里,母親的信制造了“等待投遞“的閉環;此刻,老周的回憶、小林的記錄本、受害者的證詞,像解剖臺上的器官般在他腦海里重組。“殘響不是停時間。“他突然說,“是把我們塞進死者墜落前那13秒的'心理時間',重復體驗'即將發生'的恐懼。
這種延遲感被投射到現實,就成了動作滯后。“
蘇晚螢的指尖輕輕叩了叩平板:“所以鐘樓指針停在13分,是因為死者最后看到的時間就是13:13?“
“需要驗證。“沈默看了眼腕表,13:10,“今晚13:12,帶高速攝像機上鐘樓。“
月光爬上鐘頂時,沈默架好攝像機。
蘇晚螢抱著保溫桶站在他身后,薄荷味的姜茶混著鐵銹味鉆進鼻腔。
13:12:59,他按下錄制鍵。
指針劃過13:13:00的瞬間,取景器里的分針突然顫了顫——不是機械倒轉,而是肉眼可見的0。7秒視覺回退。
沈默的呼吸卡在喉嚨里,直到分針重新向前移動。
他摸出錄音筆貼在鐘體上,錄下一段寂靜。
回放時,頻譜分析圖上赫然出現與θ波共振峰完全重合的波形。
“不是鐘壞了。“他關掉設備,聲音輕得像怕驚醒什么,“是我們被塞進了一段'未完成的儀式'。
要打破它。。。。。。“
“得讓它'完不成'。“蘇晚螢接道。
她的發梢被夜風吹起,掃過他的手背,“需要停鐘。“
沈默點頭。
鐘樓管理處的窗戶還亮著燈,陳主任的影子在窗簾后晃動。
他摸出整理好的報告,封皮上“異常時間感知事件·鐘樓“幾個字被月光鍍上銀邊。
遠處傳來13點的鐘聲,這次,沒有第十三下。
但陳主任的辦公室里,傳來模糊的斥罵聲:“胡鬧!
鐘聲是城市心跳,哪能說停就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