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導將一盤老式錄像帶推到沈默面前,金屬外殼上貼著發黃的標簽,字跡已經模糊。
沈默沒有猶豫,將它送入播放器。
雪花點閃過后,畫面穩定下來,是《夜風低語》那個熟悉的演播廳,但燈光昏暗,氣氛壓抑。
主持人,一個臉色蒼白的中年男人,正對著鏡頭,眼神空洞,嘴唇翕動,聲音細若游絲,仿佛在與一個看不見的觀眾對話。
“我聽到了它在說話……”他的聲音帶著一種被徹底抽干力氣的疲憊,“它說,它好孤獨。”
話音剛落,畫面劇烈晃動,似乎是攝像師也陷入了極度的恐慌。
就在這混亂的背景音中,沈默敏銳的耳朵捕捉到了一絲極其尖銳、幾乎要刺穿耳膜的異響。
他立刻暫停畫面,戴上專業耳機,將音頻導入分析軟件。
果然,在185khz的超高頻段,隱藏著一段規律的、如同心跳般的信號。
這不是設備故障,這是人為錄入的腦電波信號。
沈默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啟動了他自己編寫的降頻解析算法。
屏幕上,一串串代碼瀑布般流淌,最終,那段高頻信號被還原成了一段可視化的情緒曲線。
曲線的起伏、峰值、波谷……每一個細節都讓他心頭一震。
他調出另一份數據——小舟母親那張遺像在“顯影”時,熱成像儀捕捉到的能量波動圖。
兩張圖譜在屏幕上并列,波動曲線的每一個轉折點,都以一種近乎完美的精度重合在一起。
原來如此。
沈默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
那個被全城人當做病毒、當做詛咒的“殘響”,根本不是一段需要被摧毀的信號。
它是一段意識的殘片,一個強烈的執念,是陸知寒在生命最后七秒鐘里,未能說出口的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