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防御漏洞警示
●頂部盲區:肩部以上護甲厚度僅為軀干的60,建議始終保持移動規避空中打擊。
●關節弱點:膝關節納米層重構需08秒,此期間僅依賴基礎石墨烯防護(抗穿甲能力下降至level
iii)。
●護盾過載:連續抵擋3次以上火箭彈攻擊將觸發系統強制休眠(防止電容爆炸)。
3維護與生存守則
●清潔周期:每作戰48小時需用超聲振動清除納米裝甲縫隙積碳(否則自愈效率下降40)。
●低溫禁忌:-25c以下環境中,禁止突然進行超過20kh的沖刺(可能導致液壓關節脆性斷裂)。
●倫理紅線:若檢測到操作者血紅蛋白被武器系統過量抽取(>
400l/小時),將強制解除生物組件耦合。
在
ppt
的最后一頁,畫面漸漸暗去,隨后屏幕上緩緩浮現出一行醒目的紅色字體,那是來自設計師的嚴厲警告。
“請注意!這可不是什么無敵的鐵罐頭!雖然
-5
防護系統看似堅不可摧,但它也有其極限。護盾并非永不衰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攻擊強度的增加,它終將會被耗盡;納米機器人盡管強大且高效,但它們也會感到疲憊不堪;而你們自己,一旦失去了這些保護,鮮血便會無情地流淌直至干涸。”
這段話仿佛一把重錘,狠狠地敲在了每一個觀看者的心間。
緊接著,畫面切換到了一個白發蒼蒼但精神矍鑠的老者身上,他正是
-5
防護系統的總工程師——陳衛平院士。
背景是廣袤無垠的日喀則測試場,狂風呼嘯著吹過他的衣角。
“各位,請牢牢記住:在戰場上,最可靠的防御手段永遠都不是依賴裝備,而是要讓敵人在還沒來得及扣動扳機之前,就已經變成一具冰冷的尸體。只有主動出擊、先發制人,才能真正保障我們自身的安全與勝利。”陳衛平院士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洪鐘一般在整個測試場上空回蕩。
這段珍貴的測試錄像錄制于
2035
年那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它見證了人類科技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警示著人們戰爭的殘酷以及生存之道的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