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集群中,專門為指揮和通信節點破壞的導彈組,包含10枚“幽靈-9”通信干擾導彈。它們會對敵方重要的通信與指揮平臺實施徹底壓制,釋放強力的信號干擾與電子攻擊,導致敵方艦隊與陸上指揮系統的通信中斷,癱瘓敵方的指揮鏈路,令其無法進行有效反擊。
第十波集群(戰術火箭轟炸)
這一集群包含20枚“雷霆-5”戰術火箭導彈,主要對敵方地面和海上防御陣地進行大范圍的轟炸。這些火箭導彈帶有集束彈頭,在命中敵方目標時能夠釋放多個小型子彈頭,對敵方多個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迅速瓦解敵方陣地防線。
第十一波集群(智能無人機攻擊)
11個集群則由24架h-100“火箭天使”智能無人機組成,這些無人機采用自主飛行與識別系統,能夠在哈夫克防空網的空隙中突破,進行精確打擊。每架無人機攜帶的微型導彈能夠對地面設施進行快速精確的致命攻擊,確保哈夫克的防線被迅速壓制。
第十二波集群(最后一擊)
最后一波集群包含12枚“驚濤-6”重型核彈道導彈,它們是為摧毀敵方核心目標而準備的終極武器。這些導彈的目的不僅僅是摧毀敵方的艦艇,還包括完全破壞敵方戰略設施,并確保哈夫克無力再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擊。每枚導彈都攜帶溫壓戰斗部,在關鍵時刻對敵方目標進行毀滅性打擊,徹底改變戰局的走勢。
在這些12個波次的智能攻擊下,“咸陽“艦的火力與戰術相輔相成,通過量子通信網絡的精準調度與超算系統的完美協同,將戰場局勢掌握在手中,將哈夫克防守力量一一擊潰。
yj-22b的鋯基燃燒劑引燃彈藥庫的硝化棉儲備,形成了持續47秒的3000c等離子火球,炙熱的火光吞噬了哈夫克軍團的后勤補給基地。
每一顆燃燒劑在劇烈燃燒中迸發出刺眼的閃光,空氣中的高溫使得周圍的一切物質瞬間蒸發,空氣中的氧氣被迅速消耗殆盡,整個區域變成了一片死寂的焚燒場。
與此同時,hn-8s的地下穿透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它鉆入地下25米后精準引爆,產生的沖擊波瞬間將地下的堅硬巖層壓塌,位于蘇爾特大學的哈夫克軍團地下指揮所發生了晶格級的塌縮。
指揮所中的數據傳輸和通信設施瞬間徹底中斷,地下人員連同他們的作戰部署都被粉碎成了微粒。指揮系統的崩潰令哈夫克軍團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指揮鏈。
而cj-30a子母彈的鎢合金破片則以12倍音速穿透了哈夫克軍團在前線的機庫。
正在檢修的哈夫克su-34飛行員完全來不及反應,金屬射流在極短時間內瞬間穿透了機體,甚至連飛行員的尸體都未能留下完整的殘骸。
鎢合金破片的高速撞擊與致命的射流幾乎氣化了所有目標,機庫內的一切都被吞噬殆盡。
緊接著,df-18h滑翔彈道彈輪番轟炸,摧毀了海岸油田區的哈夫克s-400防空系統。
每一枚導彈精準鎖定了哈夫克的雷達陣地與指揮所,在高速突破敵方防線后,掀起的沖擊波將s-400的關鍵設施徹底摧毀。
彈道導彈摧毀了油田周圍的防空層,讓哈夫克軍團的空中防御徹底崩潰,為后續的空中打擊和火力壓制打開了通道。
當第6波次的電磁脈沖彈與“天穹-9”電子戰云相遇時,地中海的天空突現出一片異樣的藍紫色極光,閃爍著強烈的電離光輝。
帶電粒子在電離層形成的環形諧振腔內加速,電磁波以超高頻率傳播,瞬間覆蓋了大范圍的空域。
電磁脈沖波的次級效應開始蔓延,持續了整整83秒,將海面上方的大氣層充滿了強烈的輻射與電場,哈夫克方的通訊網絡、雷達系統幾乎完全癱瘓。
所有依賴電子設備的戰斗系統在這一瞬間都變得無法使用,整個戰場的控制權幾乎完全交給了己方。
這一波接一波的打擊像是死神的審判,摧毀了哈夫克軍團幾乎所有的反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