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黃蛇狼牙棒”魏彘、“馭妖斧”墨夷雨、“閃雷錘”青陽蕾、“連心槍”地連紐、“眉尖刀”武珙、“梅花槍”梅靈、“柴薪刀”渚瀟以及公孫慶使團常清部來到青石關后,因天色已晚,就住了下來。
青石關是扼守齊魯交通要道的咽喉,是古齊都臨淄的南大門,內可屯兵,外可御敵。青石關南北僅有埡口相通,只能從峽谷中行走,這條夾道也叫“關溝”,俗稱“甕口道”。
關城建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城門上都有閣樓。東門依炮臺頂(海拔632米)而建,設有兵營;南門對著魯國,距離長勺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苗山鎮(zhèn))大約三十里,門樓有“青石關”匾額;西門外為梯子山,自此進入淄博市境內,經樵嶺前村桃花峪至望魯山北側高地;北門洞的洞頂上建有玄帝閣,南關門距北關門一百米,在青石關內石板大路東西兩旁各生長著一棵槐樹。
關北的坡道上有二十多道石壩,寬處十余米,窄處僅兩米多,溝底石坡道中間轍痕深達十五厘米左右,兩側山峰蒼翠、壁如刀削、洞穴眾多。
附蒲松齡《青石關》一首:
身在甕盎中,仰看飛鳥渡。
南山北山云,千株萬株樹。
但見山中人,不見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捫蘿自茲去。
勾曲上層霄,馬蹄無穩(wěn)步。
忽然聞犬吠,煙火數(shù)家聚。
挽轡眺來處,茫茫積翠霧。
公孫慶使團由常清接手看護,被安排在東門兵營,魏彘一行人則安排在西門的貴賓驛站里。
晚上,常清設宴招待了魏彘一行人。期間,武珙、梅靈見常清與青陽蕾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關系,一番打探之下,終于得知了真相。
這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徐州相王時期,青陽門掌門青陽和應邀參加了中野門門主中野丁召集的會議,結果一去不回。
這對青陽門的打擊很大,因為青陽門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青陽和獨子青陽征年幼,無法擔起青陽門重擔。
這時,青陽征多虧了姑姑青陽平、姑父常開的支持和教導,才使得青陽門度過了難關。
其中,常清、常明就是常開、青陽平的后人。另外,常清、常明還有一個妹妹常箕,目前生活在青陽門內。
晚飯后,地連紐、武珙、梅靈相約到梯子山賞月,渚瀟一如既往地要隨武珙同去,這讓為難的三女又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魏彘。
魏彘與她們一路走來,不僅有了默契,心領神會的能力大大提高,也就跟他們一起賞月去啦!
這樣一來,三女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走出西門后,三女就眉來眼去地做好了擺脫渚瀟的計劃,為此先由地連紐配合魏彘纏住渚瀟,再讓梅靈伴隨武珙以說悄悄話為由借機躲開渚瀟,最后地連紐、魏彘擇機離開渚瀟、去與武珙、梅靈會合。
當然,拉魏彘同行不是地連紐的意思,而是梅靈、武珙的主意。由此可見,梅靈、武珙已經把魏彘當做依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