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瑆兒、董羽、司馬瑋打倒北殷笛所部后,繼續去追喜鵲,來到了一處棕枬、竹箭叢生的山峰。
山陽面到處是黃金美玉,背陰面多旄牛、麢、麝鹿等動物,空中多是赤黑而兩首四足又很像喜鵲的一種鳥。
當此情景,不禁讓人聯想到一處勝境。
《山海經·西山經卷二》記載:“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枬,其下多竹箭,其陽多黃金、玉,其陰多旄牛、麢、麝;其鳥多鸓,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
《爾雅·釋獸》中說:“麢,大羊。”
郭璞注釋說:麢羊,似羊,但比羊的形體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生活。
再用楊萬里《晚步》形容當前意境道:
半疋輕煙束翠山,一梳寒月印青天。
生憎野燒無端甚,直上高梀香靄邊。
司馬瑋見狀,驚訝道:“難道我們到翠山啦!?”
“翠山好像不在這一帶啊!?”董羽質疑道。
“很可能有厲害人物在這里重現了翠山景象,大家要小心啦!”瑆兒警告道。
瑆兒話音一落,聽到一位女子的聲音回應,道:“小姑娘有些見識,猜猜什么人有這樣的能耐!?”
“這里出現的旄牛、麢、麝、鸓并不單純,應該與四位高人對應吧!?”瑆兒猜測道。
“哪四位啊?”對方問道。
“牽牛旄,河鼓麢,織女麝,輦道鸓。”瑆兒說道。
對方聽罷,隨即又問道:“小姑娘能不能猜出我本人哪?”
瑆兒用排除法,說道:“牽牛、河鼓是男人,自然不是前輩啦!”
《步天歌》曰:“牛下九黑是天田,田下三三九坎連,牛上直建三河鼓,鼓上三星號織女。”
河鼓三星屬牛宿,在牽牛之北,主軍鼓,蓋天子三將軍也,中央大將軍也,其南左星左將軍也,其北右星右將軍也,所以備關梁而拒難也,昔傳牽牛織女七月七日相見者,則此是也,故《爾雅》云:“河鼓謂之牽牛。”
鑒于此,瑆兒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再用劉禹錫《七夕二首》描述道: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啟云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馀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后會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