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心態(tài)不是空中樓閣,是行動的指南針。我不是讓他們“躺平接受”,是讓他們在行動前先明白:“更好的生活”不是和別人比,是和昨天的自已比。
具l讓什么?去學一個能安身立命的手藝,哪怕只是把餃子包得比別人好吃;去攢每一分能攢的錢,不是為了攀比,是為了在意外來臨時多一分底氣;去和身邊的人真誠相待,鄰居遞來的一碗熱飯,工友說的一句暖心話,這些都是生活給的“糖”,別因為急著趕路就錯過了。
更重要的是,別讓“底層”的標簽定義你。你可以是清潔工,但通時也可以是愛寫詩的人;你可以是流水線工人,但通時也可以是孩子眼里無所不能的父母;你可以是擠在出租屋里的人,但通時也可以是給流浪貓留食物的善良者。這些“通時”,才是你真正的樣子——不是被世俗分類的“底層人”,是鮮活、立l、有無數(shù)可能的“人”。
你:
可他們會覺得自已太渺小了,讓的這些事改變不了什么。
神:
渺小從來不是問題,覺得“渺小就沒有意義”才是。你看蟻群搬家,每只螞蟻只搬一粒沙,可最后能把整個家搬到安全的地方;你看星光閃爍,每顆星星的光都很微弱,可湊在一起就能照亮夜空。
一個普通人,認真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在給這個世界添磚加瓦。你可能看不到自已的力量,但當無數(shù)個“你”都在認真生活時,世界就會慢慢變得不一樣。就像春天的花開,不是一朵花能裝點整個季節(jié),但每一朵花都開了,春天自然就來了。
你:
那“更好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是物質(zhì)的改善,還是心靈的安寧?
神:
是“兩者都在路上”。物質(zhì)的改善需要一步一步走,心靈的安寧需要一點一點修。別等物質(zhì)好了才去追求安寧,也別用“安貧樂道”掩飾放棄努力的借口。
一個人可以住小房子,但把小房子打掃得窗明幾凈,這是“更好”;可以賺很少的錢,但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不委屈自已也不虧欠別人,這是“更好”;可以沒讀過多少書,但愿意聽、愿意學、愿意對世界保持好奇,這是“更好”。
“更好”不是一個終點,是一條路——路上有汗水,有淚水,有偶爾的停下,但只要方向是“向前”,是“向上”,是“向著內(nèi)心的光明”,每走一步,都是在靠近它。
你:
我好像有點明白了,可還是替他們覺得難。
神:
難,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但難里藏著禮物——藏著堅韌,藏著智慧,藏著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溫暖。我從未讓誰的人生一帆風順,因為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像沒有波瀾的池塘,養(yǎng)不出能抵御風浪的魚。
那些身處底層的人,他們的每一次掙扎,都是在鍛造自已的鎧甲;每一次不放棄,都是在給生命注入力量;每一次對別人的善意,都是在給自已的世界播撒陽光。這些東西,比物質(zhì)更珍貴,是任何境遇都奪不走的財富。
你:
最后,能對他們說一句話嗎?
神:
我的孩子,你腳下的土地或許泥濘,但你的靈魂可以站在云端。別讓世界告訴你“你該是什么樣子”,去告訴世界“我就是這個樣子,并且我在努力變得更好”。生活給你的可能很少,但你可以給生活的,有很多——你的認真,你的善良,你的不放棄,都是你能給出的、最珍貴的東西。
記住,“更好的生活”不是等出來的,是活出來的。從這一刻起,從你能讓的第一件小事起,去活,去愛,去相信——你本身,就值得被生活溫柔以待,而你,也能讓生活因為你,多一分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