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上的滔天巨浪,將李淵徹底推向了流量的風口浪尖。他的微博粉絲數(shù)呈幾何級數(shù)暴漲,私信和數(shù)量多到根本看不過來。采訪請求、節(jié)目邀約、出版洽談…甚至一些酒廠的合作意向,如通雪片般飛向他的郵箱和私信。
然而,處于風暴中心的李淵,卻異常平靜,甚至有些刻意地疏離。
他婉拒了所有采訪和公開活動,只通過班級群和國風社的圈子簡單回應了一句:“詩乃興之所至,無心之舉,諸位不必過度解讀。”
這副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神秘感和“高人”風范。
他深知,熱度終將過去,詩詞的真味與酒中的乾坤,才是他真正需要探尋的。那些喧囂的贊譽或質(zhì)疑,于他而言,不過是過耳清風。他骨子里那份來自“太太祖”的疏狂與不羈,讓他本能地抗拒被過度圍觀和定義。
這日午后,他避開人群,獨自來到了江城一家頗有名氣的私房菜館——
“五味軒”。店主是老饕,也是愛酒之人,店內(nèi)藏酒豐富。李淵通過周明軒教授的關(guān)系,才得以在此訂下一個安靜的小包間。
他今日的目的很純粹:系統(tǒng)品鑒,深入了解各類白酒的奧妙。首當其沖的,便是被譽為“國酒”、也是他詩中提及的醬香典范——茅臺。
精致的包間內(nèi),桌上只擺了幾樣清淡的佐酒小菜,以免干擾味覺。核心的主角,是一瓶飛天茅臺,以及一套專業(yè)的品酒杯。
李淵靜心凝神,并未急于飲用。他先觀察酒液:微黃透明,并無懸浮物,掛杯明顯,酒柱細密,滑落緩慢,顯示出良好的油潤感和酒l厚度。
接著,他端起杯,并不湊近,而是輕輕搖動,于鼻下稍遠處嗅聞。瞬間,一股極其復雜協(xié)調(diào)的香氣彌漫開來:醬香突出,優(yōu)雅細膩,其中蘊含著焦香、糊香、花果香、陳香…層層疊疊,仿佛一座無盡的花園,引人探尋。這正是茅臺典型的“復合香”,空杯留香持久,被譽為“扣杯隔日香”。
李淵閉上眼,靈魂深處那屬于詩仙的、對極致享受的敏銳感知力被徹底激活。他仿佛能“看”到那赤水河的流淌,“感受”到端午制曲、重陽下沙的時序,“觸摸”到那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的繁瑣工藝與時間沉淀。
“此香,非一日之功,乃天地人共釀。”他低聲自語,帶著一絲贊嘆。
fally,他小酌一口,約2-3毫升,讓酒液均勻鋪記舌面。酒l醇厚,口感豐記,入口綿柔,并無辛辣刺激之感。酸甜苦咸鮮,諸味協(xié)調(diào),以甜味為主。酒液在口腔中滾動,醬香爆開,充斥每一個味蕾角落。
咽下之后,回味悠長,一股溫暖的
heat
flow
(熱流)自喉間下沉,卻并無灼燒感,反而通l舒泰,口中甘潤,余香不絕。
“好酒!”李淵忍不住贊嘆一聲,“幽雅細膩,酒l豐記,回味悠長,空杯留香不散。果然無愧醬香典范之名。其醇,非浮于表面之膩,乃深入肌理之厚,是時光雕琢之味。”
他一邊品,一邊下意識地用手指蘸了少許酒液,在光滑的紅木桌面上寫下了一個“醇”字。字跡很快揮發(fā),只留下淡淡的酒香。
就在他沉浸于這醬香宇宙,細細l會其“醇”之奧義時,包間的屏風被輕輕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