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楚莊王相比,晉軍主帥荀林父表現出了決斷上的猶柔寡斷、指揮上的混亂、號令中的自私等等嚴重問題。
反觀楚莊王,布下一盤大棋,簡直可以說是布了三年,三年三戰,前兩戰示弱,最后一戰終于取得決定性勝利。
無論是在統一部隊思想上,還是在指揮上,甚至是在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上,都折射出一員名將的風采。
晉軍能不敗么?
晉軍的慘敗令楚莊王以及所有的楚國將士都很興奮,終于報了城濮之戰的仇了。
但楚莊王并未對晉軍趕盡殺絕,他命令楚軍停止進攻,放任晉軍渡過黃河去。楚軍涌入晉營,整車整車地搬運著戰利品。
晉軍殘兵仍舊為渡船而爭搶,亂成一團。直到黃昏,楚莊王將軍隊駐扎在邲地,看著可憐的晉國殘兵夜里渡河。
史料記載:晉軍夜里渡河,喧吵至天明。
取得了邲地之戰的勝利,晉國的江湖盟主寶座自然便讓了出來,楚國已經成了當時春秋第一強國,眾諸侯國的帶頭大哥。
陳國、蔡國、衛國、魯國、曹國、邾國、許國等等一應習慣抱大腿的國家,都背棄了晉國,呼啦啦一起涌向了楚國。
晉國能有什么辦法?
剛繼位的晉景公哪想到自己的晉國君使命剛開始不久,便遭到了當頭一擊!
當他看著中軍元帥荀林父率領垂頭喪氣的晉軍將士們回到晉國時,氣不打一處來。
荀林父自知戰敗責任重大,一回到晉國,便請求以死抵罪。
晉景公把荀林父的請罪書往朝堂上一摔,吼道:“拖出去,斬了!”
滿朝文武,大氣都不敢喘,衛士正待上前來拖荀林父。
忽聽一人大聲道:“主公,不可!”
眾人循聲而看,原來是大夫士渥濁。
士渥濁,晉國大夫,士會的侄子。這里我們先將士氏家族的脈絡給理一理。
士會共有三兄弟,士會、士穆子、鞏朔,其中由于士穆子是嫡子。源于晉獻公時代士薦的士氏家族,由士穆子為宗主,大宗。
士穆子卒后,家族由其子士渥濁繼任為士氏家族宗主。
而士會則因為被封于隨、范兩邑,故別為隨氏和范氏,成為后來晉國隨氏家族和范氏家族的宗主,也是隨、范兩姓鼻祖,士氏別支。
鞏朔則因為被封于鞏邑,成為士氏的另一個別支,鞏氏家族宗主。
現在出班反對處死荀林父的,正是士氏家族宗主、公族大夫士渥濁。
士渥濁對晉景公道:“主公,想當年,我們晉國先君文公在取得對楚城濮之戰勝利后,仍然憂心忡忡。
當時大家都不理解,問先君文公,打敗強大的楚國這么值得高興的事情,為何還要憂心沖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