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科舉,因其涉及篩選可浸潤【舍利丹】,身懷文氣之人。
故而,科舉更重文章內容質量,對其格式要求并不嚴格。
并非前世明清時期執行的八股文制。
更無其中,試文每篇須由破題、承題、起講、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的類似文風約束。
此界考題,亦多以務實、求真、治國方針為主。
沒有帖經、墨義、詩賦一類科目;以經義、論、策取士。
這是大齊琢磨出的一套,最能鑒別考生是否身懷文氣的選拔制度,且最后的取士決定權,也不在考官身上。
而是由【氣運石】本體判斷。
這,就是大齊科舉絕無作弊可能的原因。
因為【氣運石】最后感知的,本也不是文章質量。
而是大齊皇族通過特制的、類似法器的,提供給考生的筆、墨、紙,由學子意氣思辨之時,落筆成章之后,被【氣運石】所探測、感受到的那一股玄妙氣息。
符合要求者,【氣運石】將給出提示,本體也將記住書寫此文者氣息。
也只有記住行文者氣息后,將來由此人浸潤成功的【舍利丹】,最終才能起到彌補【氣運石】本體所需因果之能損耗的作用。
這種彌補,與之前通過壓榨【氣運石】殘片能量,使其回歸本體之法,有著本質區別。
亦是蘇瑾已然成為大齊極運文道者,卻依舊需要通過科舉,才能參加寶丹大會,浸潤丹藥的原因。
否則,不曾被【氣運石】本體標注過氣息,即便蘇瑾最后成功浸潤出【舍利丹】,也有可能無法彌補此石本體損耗。
對大齊而言,這【舍利丹】便等于少了個重要功能,得不償失。
而【氣運石】雖是虞家祖傳之物,其玄妙功能卻越來越少了。
最初的【氣運石】,涉及頗大,是使得虞家成為此界最古老,最有底蘊的家族之一的根本。
如今,卻變成只能感受模糊氣運,且用于維持【紅塵八劍】威能的能量包了。
這,與虞家兩次違背祖訓有關。
【氣運石】最開始的使用,非常簡單,且無需支付代價。
變成后來難伺候的原因,是虞家違背了“順應天道,只助不爭”的祖訓。
而【氣運石】裂開,且能量開始逸散,需要由佛門高僧因果之力浸潤而出的【氣運丹】,彌補其虧損之事。
則是因為虞家違背了節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虞家就更不會允許其活著了。
他們自以為聰明的動了手,導致大齊當年一個家族差點死絕,最后僅有唯一一個血脈得以僥幸存活,叛逃別國。
虞家自以為自己做的很高明,他們覺得自己鉆到漏洞了!
可成功那一刻起,【氣運石】卻裂下來了一塊,其內奇特能量,開始漸漸不受控制的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