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的選擇和葉凡差不多,都是選擇了“一意獨尊”,不愿在體內(nèi)神祇化形,哪怕這神祇的意識只會助力修行。
這并非擔憂道宮神祇會反叛,而是一種修行道路上的選擇。
此刻,她的道宮之中,南方朱雀所在,一道火氣直沖霄漢,代替了心之神祇的位置,將心之神藏完全開辟,把道宮世界迷蒙的霧氣驅(qū)散了五分之一。
剩下的東、西、北、中四大神藏,依然是霧氣朦朧。
而在每一座神藏的最深處,都有一座古廟若隱若現(xiàn),巍峨而高遠,神秘而模糊。
這便是“道宮如天,化生五闕”的由來。
只是這五座古廟雖然模糊朦朧,但卻可明確感知到其存在。
每當林佳陷入定境,便能聽到陣陣大道倫音自古廟中響起,,像是禪唱,又像是上古的祭祀音,仿若跨越時空,從那遙遠的過去悠悠而來。
這是一種很新奇的體驗。
藏經(jīng)閣的記載之中,有人說那是“逝我”,雖生當世,可卻有“我”活于過去,祭祀音是那“逝我”在為今生誦經(jīng)。
“逝我”長存,化生五氣,流連道闕,為己誦經(jīng),勾動天地,捕捉道跡,滋養(yǎng)命主,讓今生的“我”不朽。
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便是人體如天地,與大世界對應(yīng),道宮之所以被稱為道宮,那是因為居有“道我”,屬于道性的一面,與大世界之道對應(yīng)。
宮闕中發(fā)出禪唱,其實是“道我”與世界大道的呼應(yīng),是內(nèi)外的互動。
更確切的說是,是在捕捉道跡,感悟天道至理,道我真性,不顯于外,蘊生五氣中,默默勾動天地大道。
林佳以“佛陀心眼”觀照自身,以日志截取道宮天闕中的道音波動,心神合一體悟,再結(jié)合不滅天功之中的描述,卻是明白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
所謂“逝我”,蘊藏著每個人在過去留下的痕跡,每每有所體悟,有些恍然而覺,有些卻不著于心,但都會在道宮之中留下痕跡,化為寶藏,留待今后發(fā)覺。
所謂“道我”,也可以叫超我,是人本能的道性體現(xiàn),最是近道,甚至有時能與未來呼應(yīng),感應(yīng)到未來的片段。
道宮中的天音由這兩者混雜而成。
說白了,就是林佳自己尚未完全掌握的部分自我。
至于“逝我”和“道我”是否真的與過去和未來有關(guān)?
林佳自身并未察覺到這痕跡,而《不滅天功》上也并無記載。
可林佳期待它是真的。
畢竟遮天世界是有時光長河的,強者可逆流時光,前往過去未來。
而如果“逝我”和“道我”真的關(guān)乎時間,那也相當于給她打開了一扇門。
等日后修為強大,便可借此一躍而上,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借著日志神異,截取道宮道音,林佳再度開發(fā)出了兩種狀態(tài),分為“逝我”和“道我”。
“逝我”狀態(tài)能夠讓她拾起過去曾經(jīng)遺漏掉的種種體悟,做到把握心中每一道念頭。
“道我”狀態(tài)能夠讓她超脫七情、心性近道、趨近真我,比起“菩提悟道”狀態(tài)來說又是一種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