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質量天體?”思旭喃喃的重復了一句。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思旭將自己對這幾種天體的認知進行逐一對比,很快一個答案出現在了眼前。
此前拍攝到的閃光畫面應該是星球內部的那個所謂的大質量物質散發(fā)出來的輻射能而已。
“根據我們中央科學院一致商討,我們覺得這其中包含著一顆中子星,甚至黑洞也說不一定。”
思旭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可是馬上他又搖搖頭。畢竟將這三種之中的任意一個致密天體放在一顆行星的內部,這都是災難性的。
如果是一顆常規(guī)的行星被植入了一個白矮星或者中子星,那么下場只有星球的四分五裂的baozha作為結束曲。
當如果是一顆黑洞的話,那么整個星球早就被這顆黑洞給吞噬的渣子都不剩了。
異星的種種奇特表現另思旭充滿了困惑與好奇,于是他開放了探測器的隨機操作指令并展開對整個異星內部的掃描探查工作。
探測器開始按照自身的規(guī)劃開始在星球的內部展開地毯式的掃描工作。
思旭很早就通過遙感探測裝備得知星球表面只是一個徒有其表的外殼。而內部的中空、環(huán)境的溫度,就連星球自身的重力都與這一切都不匹配。
“偵測到有規(guī)律的脈沖信號!”自動系統(tǒng)很快從茫茫的信號海洋中梳理出來了一條脈絡。
思旭這一次沒有貿然的將探測器對轉自己想要觀察的區(qū)域,而是借助某些間接的手段進行資料收集。
思旭發(fā)現每隔幾十分鐘,就會出現一次極為短暫的掃描式干擾,在此期間如果不是自身強大的防護罩為其提供有效的防護,那么整個探測器就會在瞬間被燒成灰燼。
每一次強烈的干擾過后,思旭都會抓緊利用這幾十分鐘的機會開始對星球內的掃描工作。
時間飛速流逝,三四天后,思旭才完成了對整個星球內部的掃描工作。
雖然地殼的內側并非是一個完美的球形,但是光滑的表面在說明這是非自然形成的結構。而且對于中央輻射源的觀察也有了結果。
那是一個體積僅有8厘米不到的球形結構,它每56分鐘自轉一周,并且隨著球體的自轉一周,強烈的輻射就會爆發(fā)一次。
于是思旭控制著探測器向源頭方向快速略去,很快原本漆黑如墨的世界開始出現淡淡的紅色亮光。
一個環(huán)形的餅狀結構正在源源不斷的釋放著諸如伽馬射線,阿爾法射線等等。
思旭在看清了整個東西以后一瞬間就被驚到了,因為這是一個在自己認知中絕不可能存在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的一個東西。
喜歡迷航方舟請大家收藏:(xiake)迷航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