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石刻師將鋼鐵同化成巖石。
如埃爾德斯將空氣同化成灰白色霧氣。
再如,這只污染體將實體同化成虛幻的投影。
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這之間的具體運作卻是十分的復雜,眾多因素,像是污染親和性,傳播方式,潛伏期,信息接受率等等都會影響污染的體現。
不過歸根到底,這些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外在表現都源自于一種信息層面的信息“置換”,將事物原本存在的信息覆蓋成另一種信息之后而產生的對現實的映射,而這種替換是需要能量的。
污染也是分主動和被動的,被動污染所消耗的能量微乎其微,對于污染體來說完全沒有負擔,甚至可能還沒有它自身恢復的速度快。
被動污染的同化速度相較緩慢一些,消退的較快,也最常見,基本上污染體活動過的區域就會留下這種被動污染的痕跡,而至于污染體是如何利用這么微乎其微的能量做到信息替換的,關于這一點污染學者們仍然不得而知。
而主動污染則不一樣,這種污染不管是輻射的強度還是同化的速度都要比被動污染要高上許多,但相對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再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一點點。
所以,當兩種不同的污染信息進行直接接觸的時候,事情就變得有趣了。
因為污染體之間也是有可能互相污染的,但只會發生在信息的質和量相差較大的情況下,比如高位對低位,或者主動對被動。
但其實不止是污染體,二徽以上的權能使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主動污染。
埃爾德斯的應對方法便是如此,利用污染體也會被污染這一點,對這只污染體進行主動污染來逼迫它消耗能量,直到它用盡能量回歸封印狀態,進而完成收容。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場能量對耗的消耗戰,只要這只污染體不想被埃爾德斯污染,它就必然要消耗能量進行主動污染來對抗埃爾德斯的主動污染,而這樣一來結果就只會有兩個:
要么它發現事不可為,放棄老人院里的這些強制轉化的半成品選擇跑路;
要么它和埃爾德斯耗到最后,直到一方完全耗盡能量。
權能使和污染體雖然沒有“藍條”一說,但在這種對拼之中也會消磨體力和意志。
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這只污染體上鉤了。
不巧,埃爾德斯對自己的耐力還是很有自信的。
。。。。。。
然而這場消耗戰并沒有就這么如他預料的那樣僵持下去。
一直在仔細觀察著那只污染體信息波動的埃爾德斯很快就發現了情況的變化。
雖然原因不明,但這只污染體明顯變得更加急躁起來,不但加大了主動污染的力度,而且連進攻的頻率都翻了一倍!
那樣子就像是在外出差時忽然得知有強盜進了自己家門的男主人一樣,憤怒,驚恐,而且歸心似箭,完全沒有了繼續纏斗的心思。
只是感受著對方散發的少許包含情緒波動的信息,埃爾德斯就知道,這家伙很快就會有一些大動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