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天士,您在框架圖中寫下的隔水膜設置陣法,比玄部原先記錄的防水法陣要好用很多,不僅支持時間很長,而且我們測試過,一層隔水膜已經足夠應對大部分的突發性破壞?!?/p>
只要隔水膜不破,什么材料都能被放入水中,哪怕是一張紙。
在傳送陣邊等著接應的玄部人員驚喜地跟望曦反饋隔水膜的效果,他已經做好了玄部可能需要為各種設備和材料加持兩到三層防水法陣的準備,但望曦的隔水膜陣法給了玄部極大的驚喜,使得他一時之間竟滔滔不絕。
而一邊聽著他說話,望曦也不忘觀察一下周圍。畢竟剛從傳送陣出來,她就已經看到了一片發光的海域。
是真的發光,以她腳底那直徑超過一百米的大傳送陣為,以她此刻看向的位置一直延伸出去,最近的五百米范圍內,水中均有大量發光物體漂浮,這些物體外形像是夜明珠,每一顆珠子都有輕微能量波動,珠子用經過新技術制造出來的耐腐蝕、延展性極強的金屬細線串聯在一起。
一大串珠子在水下發出瑩白的光澤,那光芒不像吹白,倒像是米白色,光線穿透性很好,但又顯得柔和。
從眼前的一長串“燈帶”開始,周圍光暈往外擴出一片狹長的光亮帶,而且,無數條如望曦此刻看見的“燈帶”一樣的長串,交錯但不凌亂地被布置在了傳送陣周圍區域內,而幾乎處于永恒黑暗中的海底,終于迎來了除鮟鱇魚等極少數發光生物帶來的微弱亮光外的新光源。
而且,這恐怕會一直光亮下去。
望曦放出意識感應了一下,最外層的防御殼很牢固。
此時她所在的傳送陣,被編號成一號大傳送陣,這傳送陣距離最近的防御殼邊緣不超過一公里,而這短短幾天,一號傳送陣附近已經被運送進大量經過玄部處理、覆有隔水膜的器械和無數銀白金屬長條,一部分長條已經被機器無聲地送到防御罩邊上,并嵌入了支撐防御罩的框架內。
望曦給他們弄出了一個足夠堅硬的防御罩,未來即使防御罩內沒有了水,也能很好地抵抗海底壓強。
但有了支架總比沒有好,即使望曦可以很自信地說自己這防御罩子很牢固,但她并不能保證永久牢固,看在場的施工情況,似乎在遙遠的未來,他們會在整個防御罩子內加一層支架,有了支架的存在,無論是加固防御罩,還是緊急修復,都會方便很多。
防御罩內的支架,是望曦沒有在框架圖內特意標出的內容,但在場的工程師似乎認為這也很重要,挺好的。
她并沒有任何認為別人不相信她的防御罩能力而產生的不開心,人類能以最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這個環境看著嚴峻實際可能更加嚴峻的海下靈域,才是正確的。
當然,想要弄出足夠覆蓋并從力學上完美防御罩壓力的牢固支架,需要耗費的時間和資源,可能不亞于建造一個靈域,畢竟防御罩子可不止一座城市大小,那幾乎已經相當于一塊小一點的大陸。
不過,在場的都是一群“認死理”的人,只要他們認為要去做,經過討論最終通過后,那就會去做。
至于可能遇上的困難——已經沒有任何困難,會比得上滅亡本身。
玄部的人帶著望曦和嬴政進入一個魚雷型的“小列車”,海底鋪著一條臨時列車道,魚雷型列車底下沒有輪子,取而代之的是一排細密抓子卡在軌道上,驅動用的是儲電法陣,能用儲電池和雷符充電。
望曦看著小列車,內心卻忽然想起了游戲玩家中轉站內傳送站臺的售票機——機器的外形,貼滿了雷電充沛的符紙。
果然,神秘側和科技側結合后,奇奇怪怪卻又充滿魅力的組合就會如雨后春筍一樣出現。
小列車在水下安靜地行駛,從傳送陣位置往靠近靈域中心的方向移動,不到三公里的位置,一號人類聚集點的雛形已經出現在眾人眼中。此時所有身處防御罩內的人,都自帶氧氣瓶,少量玄部人員身上帶著能短時間運行一兩個小時的避水法陣,雖然在海底無法呼吸,但只要先給大型器械加持好防水布置,帶好大量儲電設備、無數雷符或其他經過壓縮后的儲能裝置,就能支撐大型器械的運行,而且,水的浮力,會讓沉重的建筑材料很輕松就被吊起,送到它該去的地方。
小列車最終停在了一號聚集點邊上,根據望曦的框架圖指示,一號聚集點內建造起來的建筑群,外表看上去像是一朵巨大的玫瑰,高低不一錯落分布的一排排建筑環繞在“花芯”周圍,形成一層一層的“花瓣”,而“花瓣”和“花芯”之間還留有一圈寬度超過五十米的空曠位置,隨后才是正中心的一個圓柱形玻璃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