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后,吾便在這了。”
中年帝王皺了皺眉,覺得這句話有些異議,又很快解釋到:“應該說,還在趙國時,吾便夢到了。”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但望曦聽懂了。
無論是地行星的嬴政在沙丘平臺駕崩后來到這處與地行星發展相似的平行時空,還是小時候跟著母親生活在趙國時夢到他的“一生”,對于他來說,都像是讓他白撿了一世。
但這方世界注定和地行星不一樣,因為,這里靈氣復蘇了。
在嬴政看來,他那段多出來的記憶或經歷,只停留在沙丘死亡那一瞬間,也并不知道死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他擁有了多一次機會,卻依舊選擇了原本他做過的事情,雖然有很多事情,很多人與他記憶中的有些出入,但最終,他仔細地回憶了一遍又一遍他走過的路,然后慢慢地找到了很多他以前忽略的、無奈的、遺憾的細節,然后,他在榨干價值后,更早地殺了那些對他有威脅的人,更早地開始了他的統一,還是再一次自稱“皇帝”,再一次走過他當年執政時做過的事情,甚至,他還能比之前做得更好,更完美。
以前做過的很多事情,他都從不后悔,也一直認為是正確的,再來一次,他還是會這樣做。不過這一次,他能走得更穩,更踏實。他偶爾會產生的直覺,讓他在下發某些政令時,掌握的“度”不僅能達到他的目的,也更容易被推進。
唯一不同的是,他這一次并沒有再派一個“徐福”尋求長生。當然,擁有了多一段生命的他,不僅沒有放棄這個念頭,而是變得更加執著,只是,他偶爾會產生的直覺告訴他,長生并不在外地。
——而在秦國,就在麗山腳下。
所以,他在那座似曾相識的山中建墓,他將原本投入阿房宮的錢財投入到陵墓祭壇建造中,提前留下了他死亡后需趁血液未凝固取血置于陵墓最底層祭臺中央的命令。
那座祭臺在人俑坑之下,是一點一點用人力在實心的地下挖出來的中空層,無數巨大木梁和青銅通過被挖出來的垂直井口一根一根投入其中,一點一點地,搭起了這座距離地心最近的人類建筑。
他無法解釋自己為什么突發奇想,但他就是覺得,他必須這樣做,不然,他一定會后悔。
這輩子的嬴政沒有去過沙丘,他不喜歡這個地方,同時不喜歡當時見證了他上一次死亡的所有人,他雖然還在用李斯和趙高,但誰都知道他對這兩人態度冷淡而且絕對不會在沒有其他人的情況下見他們。他現在已經不太記得以前的自己為什么會帶著胡亥出巡,他感覺自己對某些片段有些模糊,不過無所謂,反正他子女不少,不喜歡就不見就行。
他的喜好就是一切,沒有人可以改變。
這一次,他甚至找到了雍州鼎,雖然其他八鼎還是不見蹤影,但這唯一的一個鼎最后被埋在了這方世界的始皇陵周圍,成為了價值最高的陪葬。
當然,沒有人知道,埋鼎的位置,恰好和地行星中上焦村墓葬群的青銅劍衣冠冢位置重合,這一次沒有了胡亥發力的機會,陪在始皇陵周圍的這些墓群,里面的主人雖然最后還是隨著二世死后殉國,但好歹尸首完整。在這方世界中,青銅劍衣冠冢被雍州鼎取代,疏屬山也少了扶蘇墓和蒙恬墓,這里的他們死在對抗詭物潮的最后一次戰爭中,和最后的秦軍一起,連骨頭都已經被馬匹踏碎混入土中,至死都沒有離開邊疆。
但可惜的是,無論多少人在努力,帝國依舊二世而亡,不過在地行星中時,是因為人禍和自然災害,在這里,是因為靈氣復蘇,詭物壓境。扶蘇死在詭戰中,令人意外的是,嬴陰嫚身負臣民和其他兄弟姐妹的期盼,在大亂的咸陽中成為二世,但無論她怎么抵抗,也只帶領人們堅持了半個月,咸陽就被詭物攻破。但詭物沒能吃下公主和皇子們的尸體,他們與國同死的結局延長了血液和骨頭中殘留的國運力量的存在時間,讓詭物無法靠近。
直到詭物逐漸消失,后來人終于進入早已經成為一座死城的咸陽,在那時,即使其他人早已經白骨化或被啃食掉大半,但人們發現,被周圍白骨護著,最后死在城墻、城門或宮殿內的皇子公主們,身體保持最后的持劍或祈禱姿勢,只是稍稍腐爛,而他們體內殘存的一點點國運力量,直到他們的遺體被收拾好下葬后,才緩慢消散。
而嬴陰嫚,因為咸陽無一生還的慘烈場面,也因為短暫的二世身份,和最后雖然沒有被詭物吃掉卻還是因為泄憤被強大詭物隔空破壞得七零八落的殘肢,讓她除了最后的國運力量之外,還額外得到了一部分后來人的信仰之力,她無法再以公主身份下葬,那個原本屬于她的墓室最終塞入了陪著咸陽一起死的胡亥,而她被拼好放置在了雍州鼎內,最后覆蓋在她華服之上的,除了金銀陶銅漆等陪葬,還有層層疊疊的竹簡,刻錄了她的生平,也刻下了最后的頌歌。
從某種程度上,她也算是祭品——這方大一統國家最后的祭品。
他們下葬的時候,消散的國運盡數進入始皇陵地下祭壇,和撒在祭壇上面的凝固血液混合,也就在那一刻,世界意識被吸引了過來。
當然,世界大亂和嬴政這個當時早已經進入陵墓的尸體沒什么關系,他覺得自己只是在寢宮當中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躺在了棺木中。
他的血液幾乎被放完,被世界意識喚醒的他,在祂的幫助下,勉強修復了一下自己的身體。不過他的血液確實一點都沒有浪費,因為當時“靈光一閃”留下的指令讓他的血液確實澆在了陵墓地下祭臺上,而世界意識,也確實是被那血液中未散去的強烈信仰之力和國運力量吸引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