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依依遠眺一陣,收回視線。
“六娘,日頭起來了,我們去車上等著吧。”玉珠勸道。
池依依搖搖頭:“你去把地圖拿來。”
“六娘要做什么?”玉珠問。
池依依道:“找一條能夠向外求援的路線。”
玉珠不解:“我們原路返回不就行了嗎?六十里外就有一個縣城。”
“不去那兒。”池依依道,“我們這幾日走了好幾個縣城,你就沒發現哪里不對勁?”
玉珠仔細想了想:“城里的氣氛是有些怪怪的,遇到的百姓都不大熱情,巡邏的官差也很兇,比平安城差遠了。”
她沒說出口的是,有幾個地方壓根不在他們前往秋風嶺的路上,不知姑爺為何要繞道,特地去那兒一趟。
她不清楚,池依依卻很明白。
他們此行經過的縣城都在段寒山提供的宗卷里。
陸停舟派出禁軍私下查探,這幾處縣城果真執法森嚴,已許久不聞雞鳴狗盜之事。
但令人奇怪的地方也正在這里。
照說這樣的治下理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但城中百姓個個冷漠,連做生意的商家也并不十分熱絡。
他們臉上充斥著一種難以形容的麻木之色,聽到有人打聽官府,更是難以掩藏眼底的驚懼。
用禁軍的話說就是:“沒問幾句就攆我走,仿佛多說一個字就會被拉去砍頭似的,連門都關上了。”
這其中顯然有貓膩。
陸停舟不欲打草驚蛇,每到一處略作停留便率眾前往下一個城池。
如果只有一個縣城這樣也就罷了,他們去了五個地方,五個地方皆是如此,實在讓人很難不懷疑,這后面是否有一雙無形的手將它們捏在了一起。
池依依因上一世的經歷想得更深,她不管那些縣城是否與秋風嶺有什么牽連,她只知有問題的地方都不能沾。
她很快在地圖上圈出一條路線,特意避開這幾個地方。
“你拿給大伙兒,讓他們記住這條路,”她把地圖遞給玉珠,“山上如果出現示警,就按這條路線去永樂縣求援。”
永樂縣地處要道,是座規模較大的城池,池依依前年應當地行會邀請,去那兒見過幾位繡坊同行,可以確定的是,當地官府并沒有隨意判處死刑的習慣。
玉珠看了眼地圖:“可是以咱們的腳程,到那兒至少得一日工夫,會不會太遠了?”
“馬車自然很慢,騎馬就不是了。”池依依道,“到時派兩人出去,快馬加鞭前往永樂縣送信,其余人在這附近找個地方藏身,山里若有什么動靜,也能隨時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