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他被捕前一天。
于白的瞳孔微縮,手指不自覺地收緊,光標向下滑動的時候他甚至因為大腦信息過載而手指微微顫抖。
這份法案表面上是善意的心理健康服務,實則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這不是治療,而是監(jiān)控。
所謂“納米生物傳感器“,實則是植入大腦的微型裝置,能像寄生蟲一樣附著在神經系統(tǒng)上,不僅監(jiān)測“殺意波動“,甚至能記錄思維模式、情緒反應、潛意識傾向
而這套系統(tǒng)一旦鋪開,諾瓦集團就能掌握整座城市每一個人的——
何時憤怒。
何時壓抑。何時動了殺機。
這份文件描繪了一個完美的監(jiān)控社會:
“心理診療服務站“——
它們會以社區(qū)義診的名義進駐貧民區(qū),用免費體檢吸引居民。
當老人檢測血壓,孩童測量身高時,納米級的殺意粒子檢測終端就隨著霧化藥劑被送入鼻腔,順著嗅神經直抵大腦。
三日后,這些肉眼不可見的機器會在大腦邊緣系統(tǒng)生根,像監(jiān)聽器般捕捉每一絲惡意的波動:
丈夫對妻子的家暴沖動、職員被裁員時的sharen幻想、少年在校園欺凌中滋長的陰暗。
然后,這些數(shù)據(jù)會實時傳輸?shù)绞姓d的服務器,算法會自動標記“潛在危險分子“。
而這只是第一階段的“試點“。
文件末尾用冷靜的措辭筆調寫著終極目標:“五年內覆蓋85的城市人口,最終實現(xiàn)每個公民從出生起就植入終端“。
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文件最后那個看似體恤的備注:
“為避免引發(fā)民眾恐慌,建議以自愿參與形式逐步推廣“
于白突然發(fā)出一聲冷笑。
屏幕上冰冷的光映照在他的臉上,將他的面容分割成明暗交織的碎片。
自愿?多么諷刺。
他們比誰都清楚這個城市的人沒有選擇——
在貧民窟不斷升級的暴力事件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