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良策的指尖頓在半空——一枚沒有任何商業記錄的紐扣,也就是說,這枚紐扣并不在市面上出售,或者市面上銷售的衣服中沒有使用這類紐扣,要么就是這枚紐扣是手工定制。
沉默一下,他調出警用ai“深瞳”系統,掃描自己的虹膜,確認自己的權限,將紐扣照片圖像拖入分析界面。
“啟動量子級圖像比對。”
全息屏幕上,數據流如瀑布般傾斜而下。
三分鐘后,系統彈出一條提示:
【匹配度最高:68】
【相似物品類別:工業防護裝備】
【商業銷售記錄:無】
“工業防護裝備?”舒良策喃喃自語,手指無意識摩挲著衣服表面。
這個結果既在預料之中,又不禁讓舒良策感到困惑。
工業用品的生產通常都有嚴格備案,又怎么會查不到具體來源?
他點開詳細報告,發現系統將紐扣歸類為“特種防護設備配件”。
這就解釋得通了——某些特殊行業的裝備確實不會公開銷售。
但范圍依然太大,從核電站到生化實驗室都有可能。
“做材料分析。”他決定換個方向,“光譜掃描紐扣的金屬成分。”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鋯合金鍍層,表面經過特殊抗腐蝕處理。
這種材料組合常見于三種場景:
航空器緊固件、醫療級隔離設備、高端實驗室防護服
舒良策眼神一凝——
“航空部件?”
不過隨后舒良策搖搖頭,否定了自己的這個猜想,紐扣上沒有減重設計,不太可能。
隨后,他的目光在第二項和第三項之間游移。
他先調出醫療物資數據庫,但公開資料里一無所獲。
這并不意外——醫療行業的供應鏈向來封閉,很多數據都加密存儲在私有區塊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