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下意識想抬手擦汗,卻忘了自己的雙手還黏在雕像上。
這個突然的動作讓雕像微微傾斜——
不好!
雕像的臉轉向了墻壁方向。
剎那間,它的重量變得輕如羽毛,差點從于白手中飄走。
他急忙調整姿勢,卻又因為動作太大,不小心與雕像來了個四目相對
玻璃纖維瞬間暴長,像無數細針般刺入他的皮膚。
更可怕的是,于白發現自己的視線完全無法移開了。
雕像的眼睛深處,似乎有什么東西在蠕動,漸漸形成一個漩渦
于白一愣,這個雕塑難道還有什么規律沒有被他發現?
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他停止了一切掙扎動作,任由玻璃纖維繼續纏繞。
這個決定很冒險,但他需要找出規律。
“直視會被纏繞無視會變重余光可以移動“他艱難地自言自語,“但剛才看向墻壁時重量突然變輕“
突然,他注意到一個細節:當雕像面朝墻壁時,那些玻璃纖維會短暫地停止活動。這個發現讓他心頭一震。
“難道方向才是關鍵?“
他決定做一個實驗。
用盡全力,于白將雕像微微轉向左側。
果然,玻璃纖維的纏繞速度明顯減緩了。再轉向右側時,纖維又開始活躍。
原來如此!
于白終于明白了:這個雕像對視線和方向都有反應。
最佳角度是讓雕像面朝西北方向45度角,同時自己用余光觀察。
這個姿勢下,雕像既不會過輕也不會過重,玻璃纖維也保持靜止。
他小心翼翼地調整姿勢,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果然,搬運變得輕松多了。
雖然姿勢別扭,但至少能安全移動。
“看來得保持這個角度直到“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直到于白腳下的地面開始變得柔軟。
他每邁出一步,原本堅硬的大理石地面就像沼澤般微微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