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沙流的速度逐漸加快,仿佛一道無聲的河流,朝著于白的方向緩緩蔓延。
于白的目光死死盯著沙流,神情專注而緊張。
他降低重心,身體微微前傾,雙腳穩穩地踩在腳印上,等待著最佳的時機。
終于,當沙流蔓延到他腳下時,他毫不猶豫地邁出一步,身體隨著沙流的流動“滑”進了這片沒有腳印的沙地!
觀察室里,眾人傻眼了!
但同時他們也反應過來舒良策說的“蠕蟲”是什么意思!
“他……他居然打算利用蠕蟲的運動來越過這片沙地!”
“太厲害了……這個思路都給他想到了!”
“啊啊啊有希望——這次是真的有希望了!!”
然而,于白的危機還沒有解除。
他依然需要保持一種微妙的動態平衡。
塑料瓶的作用,是于白制造的一個“誘餌”。
通過反復拋出塑料瓶,于白制造了持續的震動,吸引蠕蟲群朝塑料瓶所在震源聚集。
蠕蟲群因為被塑料瓶的震動吸引,忽略了于白本身的細微震動,
同時,蠕蟲群在沙層下移動時,帶動了上層沙流的流動,于白利用這股移動的上層沙流,順勢“滑”進這片沒有腳印的沙地,節省了體力并避免了直接制造震動。
而因為于白一直在前進,所以他拋出的塑料瓶也在一直持續往前。
也是通過這樣,于白能確保蠕蟲群始終被自己“吊著”跑。
然而,這種平衡很脆弱。
如果于白回收塑料瓶過早,蠕蟲群會失去目標,沙流也會停止,他前功盡棄,被困在沙地中。
如果回收過晚,蠕蟲群會瞬間爆發,纏上塑料瓶……他將徹底失去塑料瓶,失去這個關鍵的“誘餌”。
更危險的是,以于白目前吸引來的蠕蟲數量,隨著蠕蟲群數量增加,一旦它們破沙而出……那別說是塑料瓶了,只怕是于白本身也難逃死劫!
專注,必須專注,一個眨眼都不能松懈!
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專注,精準把握每一個動作的時機和力度。
觀察室的眾人也逐漸反應過來于白的策略:
“我懂了……我好像看懂于白的操作了!他就像給一頭驢面前綁了根胡蘿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