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很快又有一個新的問題。
這些玩具們的確被相互監視住了,可也意味著它們處于一個平衡狀態,只要于白稍微靠近,試圖觸碰其中一只,其他玩具架就會因為視線錯位而趁機逃脫。
他嘗試將一只玩具從陣型里抽出來——果然,一個眨眼,剛剛那些原本老實待著的玩具立刻散了開去。
于白眉頭一皺,腦海里快速分析當下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
第一個難點在于,如何在玩具互相監視的平衡狀態下,移動它們?
第二個難點在于,如何將玩具們移動到紙箱后,確保它們待在紙箱里的時候,不會趁機逃脫?
兩個點看似獨立,其實是連鎖反應。
于白很快意識到,必須保證整個過程中玩具的視線鏈條不被打破,才能順利將它們送進紙箱里。
……
又環顧四周,視線在雜物室的墻角掃了一圈,最后落在堆在角落的那些破舊紙箱,腦海里快速浮現一個計劃。
他將堆疊的紙箱一個接一個拖到中間的空地上。
紙箱的邊角早已被潮氣泡爛,但還算堅固。
于白用手一撕,將紙箱的邊緣全部展開,鋪平在地面,形成一片平坦的“地板”。
又開始搜刮雜物室里還有什么反光的東西,碎鏡片、黑屏電子鐘、錫紙卷……
隨后他將鐵絲剪成長度一致的幾段,彎成圓環,用鉗子牢牢固定。
又用透明膠帶,將破碎的玻璃片和廢舊鐵皮固定在鐵絲上,調好角度,讓他們能夠映照彼此。
再將幾只玩具撿起,分別用鐵絲綁在圓環上,讓它們的鏡片相互對準,相互反射,相互監視。
“環”慢慢成形,玩具間的鏡片與反光材料連成一條視線鏈條,就像是一個小籠。
于白有點滿意這個效果。
再把它放在剛剛鋪平的紙皮正中央。
又開始將紙皮的四角,用鐵絲穿連在一起。
搞定這個結界后,于白終于開始朝玩具們下手了。
他用鐵絲和膠帶綁了一個簡易的抓桿,拖著它,靠近最遠的一只玩具。
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在抓玩具們時,自己的人不被鏡片照到。
捏住玩具的背面,就將它放到剛剛自己做的反光“監視環”里,擺正角度
這個監視環里,不同高度,都有反光,于白用手電筒測過,角度可以互相映照。
于白在地上抓到的玩具,放進這里面,就能固定住想逃竄的玩具。
抓桿再次伸出,這次是第二只玩具,也被扔到了“監視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