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還是太過于舒服不是么。
若是那些人體會過什么是餓肚子快餓死了,體會過快累死,體會過全身痛到要死,八成不會這么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感。
被供養(yǎng)得吃喝不愁,日子無憂,能體諒別人疾苦才怪,就是那樣的舒服日子,養(yǎng)出了禍患來。
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能太慘痛,也不能太舒服,得折中合適著點,這樣最正好。
往日既然享的福太多了,那么從現(xiàn)在起就多吃吃苦吧,以后多累多忙忙吧。
免得有個強壯的體魄,卻沒有一顆明理合時宜的心來自我規(guī)勸,卻沒有一個聰明的腦子來衡量利弊,那只有強壯也白瞎。
大家明明要做最劃算的事,為何卻要自以為自身是多么了不起呢誰也不會太了不起,就是都是普通的眾生。
在生命面前,誰能說無限條命不平等么?反正三界內(nèi)沒有這樣的事。
生命就是只有一次,只有一條命那必然得死死珍惜,那老稀罕能活著的機會了,哪怕傻子也知道貪生怕死啊。
不傻的人就更知道了吧,生命賊珍貴,往死里去狠狠珍惜準(zhǔn)沒錯,別整那沒用的太多,就是按照規(guī)定去活著做事就得了。
做出格的事肯定不成啊,管理者不會允許這些,世界也容不下害群之馬不是。
說干就干,痛下狠手。
青集好像每次提完意見就不管后續(xù)事了似的,其實他也不是有意這樣,但是這樣也是最合適,因為恰巧他的伙伴更擅長后續(xù)。
于是這次也是這樣,既已商定,青集給誰出得主意,都算義務(wù)出主意,鐘齊既然有當(dāng)?shù)剡@片區(qū)域的管轄權(quán),那么就行使。
鐘齊會自己看情況來做,作為知縣,他有正當(dāng)?shù)臋?quán)限,只怕為百姓做得事太少,不怕多做,越多越好。
那必定就是積極行動起來。
鐘齊先開個頭,后續(xù)再添加新的想法,不能做太長的打算,若是想有了很詳細(xì)的計劃之后再做,就做不了了。
鐘齊先是帶衙役去挨家開始召集閑置勞動力,以每家都要出集體勞動力額度為由,除了老弱病殘外都不能免。
一家勞動力有多少出多少,多出的勞動力人手可以多發(fā)工錢,但是不能逃避,被鐘齊選上的,就必須到位。
后邊跟著是位劉師爺來記錄,因為青集忙于自己的事,就不幫這忙了,這本身做的就是縣衙內(nèi)的一伙人的職責(zé)所在。
這個劉師爺是之前被捉走的劉知縣的舅舅,雖說不上是道德多么高尚,且可以論為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