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子加入的節目叫《風味大陸》,導演是一名40歲左右的女人,名叫盧佳。她是記者出身,在電視臺做記者深入過戰區。后來對戰區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后來做了自由記者,出過書,寫過傳記。現在則主要做紀錄片導演,《風味大陸》是她執導的第二部紀錄片。
她個人風格很雜,第一部的紀錄片是關于民俗文化,第二部是美食。每一個紀錄片的所講的內容都不相同,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紀錄片內容,來豐富自我的人生閱歷。
相比較朱檬,盧佳性格更為熱烈奔放些,她常年在外,性格灑脫,能力出眾,為人也比較熱情。蘇秋子隨著來拍攝了兩周,就徹底愛上了這個女導演。
說是愛,其實是欽佩,畢竟這個女人身上有另她欣賞和敬佩的女性特質,獨立自主,果斷堅強。
相對蔡佳羽,盧佳也喜歡蘇秋子,這個主持人年紀不大,但親和勤勞。紀錄片里,主持人的工作不多,蘇秋子忙完的時候,要嘛在攝制組幫忙,要嘛會和攝制組拍攝的人說話閑聊,學習一些自己不會的東西來充實自己,挺上進的。
時間到了春節,《風味大陸》節目組一路向西,進入了藏區,他們這次拍攝的內容主要是藏區年夜飯里的「古突」。
節目組是外包節目,即這個隊伍其實是盧佳攢起來的。除了導演之外,還有一個攝影賴卓。賴卓今年三十歲左右,人高馬大,穿著雪地靴牛仔衣,戴著棒球帽,古銅色的皮膚,格外有范兒。除此之外,還有各色助理若干若干,負責幫忙拍攝的。
臨進藏前,盧佳聯系了一個藏族向導,叫格桑旺姆。小姑娘是典型的藏區姑娘,今年才二十歲,大學寒假,做向導賺些錢。
隨著藏區的發展,大部分人都會說漢語,但他們去的地方比較偏僻,多是年紀大或者是沒上過學的中年女人,說藏語的居多。格桑年紀不大,但會看天,節目組車隊行駛進藏,路線規劃好后,比較難走,還會遇到惡劣天氣,都是格桑幫忙。
因為年紀相仿,蘇秋子和格桑走的比較近。格桑上學比較晚,今年才上大一,在某師范學院學聲樂。平時在車上的時候,格桑還會唱歌。藏人的嗓子,像是被天使吻過,歌聲嘹亮清脆,一些民謠唱起來,令人心曠神怡。
在進藏的時候,從羌塘進入可可西里,路過無人區的時候,還碰到了藏羚羊。關于藏羚羊,盧佳問了格桑很多問題。比如盜獵、保護,還有羚羊皮……
進藏后,格桑幫忙聯系了一個人家,那家只有四口人。一個五十多歲的阿媽,還有男女夫妻,他們有一個十幾歲的小兒子,節目的拍攝就在這里進行。
蘇秋子作為主持人,是在鏡頭內的,她需要看著阿媽制作,然后隨手幫忙。制作完成后,她要品嘗「古突」,還要說一下味道。
節目組內有文案,會幫忙寫好稿子,蘇秋子有時候即興發揮,有時候也會說自己的一些感受。總的來說,這頓飯吃得十分開心。
拍攝完成后,節目組當天是在這家住下的。這里地處偏僻,生活水平低下,但房子不少。
拍攝完了古突后,盧佳在整理相機,看今天拍攝的內容。他們節目組的人今晚住大通鋪,男女分開,蘇秋子在盧佳看內容的時候,還過去看了一眼。
盧佳抱著設備,在蘇秋子過來時笑了笑。她留著長發,很瘦,笑起來時臉上有笑紋。蘇秋子也隨著她笑了笑,索性坐下了。
手指在電腦觸摸屏上來回動作著,盧佳和蘇秋子說著拍攝時的事情,最后道:「你上鏡真好看,年輕就是好,素顏也能打。」
鏡頭里,蘇秋子穿著黑色的沖鋒衣,頭發扎了個馬尾垂在后面,青春靚麗,一張臉蛋素凈卻不寡淡,很清新仙氣。
蘇秋子笑了笑,謙虛了兩句。兩人又聊了一會兒今天拍攝的事情,盧佳將視頻關掉,和蘇秋子開始聊正事兒。
「你有沒有想過專門做紀錄片?」盧佳問道。
蘇秋子一開始說過,她是想做紀錄片方面的主持人,在電視臺里面,念著編輯說出來的臺詞,其實工作難度和強度都不大。經過這幾天的觀察,盧佳覺得有些屈才了。
蘇秋子愣了一下,還沒回答,盧佳笑起來,道:「進藏的時候,我問格桑這邊藏羚羊的問題你還記得吧?」
「要拍藏羚羊的紀錄片嗎?」蘇秋子問道。
「不是。」盧佳笑起來,「這個紀錄片結束后,我要去非洲,拍大象的紀錄片。我女兒喜歡的大象,我想做些她喜歡看的節目。」
盧佳是單身母親,有個十八歲的女兒今年上高三。等拍攝完這些以后,六月份陪著女兒參加完高考,到時候會帶著她去非洲看大象,順便拍攝大象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