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艙的金屬墻壁泛著微光。約翰遜站在一組高級維修機器人前,這些來自遺跡的造物正在進行著令人費解的工作。它們的動作快得難以捕捉,每次閃動都會在量子層面上重塑一小片空間。
“第七號單元報告異常。“馬克盯著監測屏幕說,“能量信號完全超出參考范圍。但效率指數。。。這不可能吧?“
約翰遜走近查看。數據流呈現出前所未見的模式,那些機器人不是在簡單地修復損壞,而是在重新定義物質的基本特性。
“材料分析完成。“z-7通過量子通訊鏈路報告,“檢測到大規模分子重組。這些機器人在創造某種全新的合金。“
確實,金屬表面正在發生奇特的變化。原子被精確地重新排列,形成復雜的晶格結構。這種材料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能根據需求自動調整物理特性。
“啟動深層掃描。“約翰遜命令道,“記錄整個轉變過程。“
改良后的傳感器開始工作。在量子尺度上,每個細節都清晰可見。機器人們操縱著單個原子,編織出嶄新的物質結構。它們的技術水平遠超人類現有的納米工程。
“發現智能響應。“馬克突然說,“這些機器人。。。它們在互相學習。每完成一次修復,效率就會提升一些。“
約翰遜仔細觀察著這個現象。這不是簡單的程序優化,而是某種真正的學習過程。每個機器人都在積累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
“新的維修協議已生成。“z-7報告,“機器人群體正在形成某種集體智能。“
通過增強的感知能力,約翰遜能直接“看到“這種智能的運作方式。信息在機器人之間流動,創造出一個動態的決策網絡。每個個體都是這個網絡的一部分,又保持著獨特的功能。
“能量場強度異常。“馬克說,“但。。。完全沒有不穩定的跡象。這些機器人對能量的控制簡直是完美的。“
維修工作繼續進行。每修復一處損壞,機器人們就會獲得新的經驗。這些經驗立即被分享給整個群體,推動著集體智能的進化。
“檢測到新的修復模式。“z-7通知,“機器人開始使用量子態操作。“
約翰遜立即調出詳細數據。這種修復方式完全突破了傳統物理的限制。機器人們直接在量子層面上改變物質狀態,讓損壞的部件瞬間恢復如初。
“材料性能全面提升。“馬克報告,“強度、導熱性、能量傳導效率。。。每個參數都達到了理論極限。“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改進還在繼續。機器人們不滿足于簡單的修復,而是在不斷優化每個系統的性能。某種程度上,它們正在重新設計整艘飛船。
“建立完整記錄。“約翰遜說,“這些技術。。。我們需要理解它們的每個細節。“
但理解并非易事。那些古老的技術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基礎上,需要全新的思維方式才能掌握。好在那些機器人似乎愿意“教導“他們。
“發現教學模式。“z-7說,“機器人正在簡化操作流程,創造更容易理解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