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志小旗呢?”
尤青陽堂堂一官宦世家出身的貴公子,難免沾惹些高門子弟的習性。但尤大公子身上的臭脾氣卻不多,而大志燕小旗又不是牧之兄家里賣身為奴的家仆,更貼切地講就是兄弟情深的小兄弟。
來梅園廝混幾日的尤大公子與大志燕小旗也屬熟稔如友。
驟然不見他倆身影頓覺異樣。
“他倆啊?待在家練功無聊,正好大志要到河寨尋好友玩,燕小旗跟著去了。怎么?找他們有事?”
站在石桌前緩緩練字的麻子未抬頭“迎接”來客。
這廝天天來,家里的好東西被折騰不少。
放在書房書架格子的幾瓶丹藥也被臉皮極厚的尤青陽以研究丹藥藥理之名“借”走不還,估計是借到肚里去了。
那是觀棋小旗來京前借道回河陽老家捎帶的幾瓶丹藥,廖爺創新藥方最佳的試藥童子就是麻子。
若不是麻子已試藥且回信廖爺藥效給力煉藥成功的話尤青陽休想拿走那幾味藥丸。
新方子煉制的藥丸藥理雖明但藥力不明啊,萬一吃出岔子來咋辦?
尤青陽出身京中名門尤府,家里數代為官,當然知曉寒窗苦讀的同時也需有個好體魄。
多少寒門才子一朝中舉中進士赴任偏遠地方時經那苦寒風雪瘟疫瘴毒一沖,體弱氣短,落個病逝他鄉的慘淡。
尤青陽自幼練拳腳習劍術,一身氣血充盈與江湖中二流武夫一般,但缺那實戰經驗,戰力實際上要更低些。
實戰經驗雖少不代表他不識丹藥。
不論是玄修還是武道皆以服藥為助力,曾有言:窮文富武。
練武要練出名堂來可比讀書費銀子。
尤青陽吃過不少助長氣血的丹藥,但免費的還真不多,他與麻子那可是親兄弟,吃點他不愛吃的丹藥,不過分吧?
最近楊銘經常在河寨走動,趁河寨人氣暴增,天南地北諸貨匯聚,為修行資糧奔走,奇貨居暫時由觀棋看著。觀棋因早年不能言養成的文靜性子,即使坐在柜臺后也閉目靜修,進店的客官見此多有抬腿就走的。
觀棋守店,奇貨居進項艱難,幾日僅賣出一尊缺腳銅爐,無人送貨上門變賣。
那殘銅爐還是街坊一匠鋪師傅想省勁兒給城西一位富家員外打制祠堂所用香爐的“偷工”之作,那師傅有信心修復后的銅爐跟新打的香爐一樣,一般人看不出來。
畢竟新打的話費工費料費工夫,哪有修復來的快,其中賺頭太大。
若不是時不時由蕓娘前去招呼一二,這新開一年的雜貨鋪子指不定要倒在觀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