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皇城北,有一條寬約百丈的清河名喚澄河。
澄清的澄,顧名思義其河水清冽干凈,有目力驚人者可站在河岸上看到躺在河底的河蚌在吐舌呢。
澄河最深處也不過五丈深。
河水清澈甘甜,葦蕩叢叢。
周邊村舍的飲水皆來此。
如今正是凜冬寒時,河面冰封,一尺余厚的河冰是京城里那些有錢老爺夏時最喜的冰塊。
不遠(yuǎn)處站在石橋上的小書生等人瞅見一隊隊穿戴極厚的黑影在冰上走來走去。
聚目一望才看到他們都用麻繩托著一塊或是兩塊河冰往河岸搬運。
“哦。那是澄河的采冰人,大多是河邊村舍的百姓,這時節(jié)采伐的河冰能賣個好價錢。”
蘇大少瞅見麻子一個勁兒地看采冰便解釋道。
穿著極厚的采冰人腳蹬塞滿棉草的草鞋,用夾雜鐵片的繩鋸來回鋸割河冰,冰封的河面上堆碼各種冰塊。
只有結(jié)冰晶瑩剔透且無雜物的河冰才能賣上好價錢。
河岸有周邊村舍出資搭設(shè)的木棚,將品相不錯的河冰一一堆碼擺貨,等著京城里達(dá)官貴人府上那些管采購的管家上眼。
一塊方三尺的冰磚品質(zhì)上佳者能賣到一兩銀子呢。那些達(dá)官貴人的府中都有冰窖,需要的冰磚可不僅僅是幾塊。
往往成幾馬車的運送。
這是京兆府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規(guī)矩”之一。
采冰人只能由澄河周邊村落的本地人擔(dān)任,無須繳稅。隨之而來的強(qiáng)令便是讓澄河周邊村落所有村民作看護(hù)河道的守河人。
倘若澄河一旦變濁,澄河周邊村落其罪連坐。
京城里那些喜歡在炎炎夏日吃上干凈冰沙的貴人們可算是辦了件好事兒,起碼對于生活在澄河兩岸的百姓來講,村上分的那幾兩銀子算是過大年的“福利”。
京城中素愛垂釣的雅士往往喜歡來城北的澄河享受垂釣樂趣,水清冽,魚兒歡,不比那無定河“快樂”?
只有那些尋刺激的紈绔或是二世祖才會半夜乘舟到城外的無定河夜釣。
釣上來的是不是魚蝦,不清楚,若是運氣背了釣上一具水尸也不無可能,又若是霉運連連釣到一頭妖物也不足為怪。
石橋這頭有采冰人“不畏酷寒”站在冰河上伐冰運冰,石橋那頭有錦裘裹身的雅士手持紫竹魚竿垂釣于橋頭或是岸邊。
放眼四望去,每隔幾丈遠(yuǎn)有青石砌筑的釣臺,想來是周邊村舍出的點子,無非是家里添幾口油星肉沫的經(jīng)營罷了。
“哎,京兆府能摁住此規(guī)矩實行多年,算是大功一件啊。”在從蘇少口中聽到澄河采冰人的故事后,麻子立在橋頭嘆道。
“其實,這樣也來算是保住了澄河,不然京城周邊那幾條河流都似無定河那般污濁的話?那還不起大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