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在避風(fēng)處歇憩了近一個時辰,太陽有些毒辣,但就這么一空暇,商隊后面尾隨的小商販呢也能擠出時間炒一鍋栗子掙個零花。
三三兩兩的小旅商不比有貨店有背景的大商行,往往是親弟兄或是親戚幾個出門搭伙兒掙個辛苦錢。
得空炒栗子的是牛家兄弟三人,親叔伯兄弟的血親,那口五斤七兩重的鐵鍋是牛家兄弟三人從八百里遠的魏境寧州背過來的。
牛家兄弟是大旗鎮(zhèn)周邊的小村人士,往上數(shù)三代曾是魏人,寧州山南縣牛家莊人,早年間先祖不知因何事逃難至此,落腳于此已有七十余年。
那口鍋是正宗的寧州鐵鍋,牛家兄弟幾個回寧州牛家莊祖宅祭祖時,老家人到村旁的河邊淘洗鐵砂鍛造的鐵鍋回禮。
牛家兄弟掌握著一條能“自由”進出魏境的山道,此事兒除了寥寥數(shù)人知曉外其他人皆不知,山道隱秘得很。
而刀客吳老哥的老家跟牛家莊距離幾十里地,算是牛家兄弟的“老鄉(xiāng)”,就著這層關(guān)系吳老哥平日里照拂牛家兄弟的生意。
諸般心思照拂未嘗沒有尋思那隱秘山道的主意。
那條偏僻山道本是牛家兄弟先祖逃荒“逃”出來的,眼下算是條“財路”。
作為財路豈能輕易讓人知曉?
“讓吳老哥破費了,到了集市,小弟請吳老哥吃酒。”鐵一刀便警戒四周邊手不停地往嘴里塞炒栗子。
“鐵小哥哪里話,萬管事點名讓老哥多照顧你,豈能讓你請客,多積攢些家底好回家討個婆娘才是正經(jīng)。到了集市,酒錢算老哥的。”吳姓刀客溫和笑道。
“那小子聽吳老哥安排。”鐵一刀將栗子吃完后拍拍身上的殘渣,笑嘻嘻回道。
吳刀客一身修為是在亨通商行修成的,被選進亨通作奴只為求條活路,先是跑堂伙計后因天資不錯改做刀客至今,一身修為后天八重,算是刀客隊里混出名號的老刀客。
可惜如今老刀客卻想著落葉歸根。
刀客老吳從不避諱自己魏國寧州人的身份,只是具體到村縣就不提下文了,免得招惹上仇家尋仇。
暗墟門派來的探子在商隊里很乖,不到地方不吭聲那種。招攬的刀客大多是跟貨結(jié)清俸祿,少有日結(jié)的,暗墟門派來扮作刀客的攤探子紛紛選擇日結(jié)。
日結(jié)油水很小,按日結(jié)算,每日俸祿不到一枚銀幣,低賤得很。
離雞鳴山一百里有處集市,原本是遭匪的村子,后經(jīng)路過的商隊稍微修繕成集市,規(guī)模不大,有個十多間窩棚遮風(fēng)擋雨罷了。
日結(jié)的刀客在集市就提請離隊,同萬管事結(jié)清銀錢后逗留在集市周邊不走。
跟在屁股后面的散客旅商更是去留隨意。
鐵一刀同吳老哥尋一處酒鋪吃酒回來后,覺察商隊一下子少了十幾人,正欲張口時被一旁的吳老哥止住。
“誒,鐵兄弟勿憂,每過一處集市總有人加入或離開,他們自有前程又不是跟我們走到底,你說不是?”
“額,是小子淺薄了。”鐵一刀方才同吳老哥吃酒時,渾身江湖小白的氣息濃郁得很。
“老吳,鐵小哥回來了?”萬管事催促隨隊刀客集合,馬夫們備好力畜的飲水草料。
人歇息罷,力畜養(yǎng)精蓄銳罷,隊伍再次開拔。
在鐵一刀隨商隊往黃庭山方向行去時,集市的另一邊雜木林中,幾位刀客打扮的暗墟門門徒正在等“旅商”老器師匯合。
待匯合完畢又為避人耳目,他們不走大道轉(zhuǎn)而向偏僻的山間小道抄去,那山間小道士放羊人常年趕羊走出來的羊腸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