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內心很不齒這位“道貌岸然”的秦書生,奈何又不能看不起雪花銀。
于是他先支了一招。
給牛二墳前“謝罪”。
冤家宜解不宜結。
新鬼神志不明,本系執念,生人若備足祭品誠心致歉,化解鬼物的執念怨念,使得鬼物不因念而存世繼而“煙消云散”不失為一道妙解。
秦宅后院。
我一生傲骨不低頭,奈何。。。。
秦書生不得已,為保小命才向一只鬼物低頭。
做人惜命,聽勸,挺好。
在端公吳老的指點下,秦書生親力親為備足香燭祭品,香燭是花了“重金”從神婆胡三姑的徒弟那里請的,祭品是小三牲,吳老親口點的。
祭品是小三牲,豬魚雞。
豬頭足足有十六斤重,從鎮上毛掌柜“嘴里”掏的,花了秦書生六兩銀子。
肥碩的黃鱗大鯉魚和大屁股老母雞倒是沒多淘神兒。
秦書生身邊一個下人都沒有,獨身來到鎮外,牛二的墳頭很好辨認,動過的新土在黃昏時最著眼。
至于為嘛是黃昏時分來“拜祭”,自有道理。
端公吳老遠遠綴著以防萬一。
可那秦書生一鼻一眼按著他的吩咐在牛二墳前“告罪”,本來傲氣凜然的書生此刻跪拜在荒草墳頭,比孝子賢孫還要虔誠。
可眼瞅著要日落了,那新鬼牛二還未“現身”。
端公不是說過,只要燃香的煙氣打旋兒就表明牛二“寬恕”自己的嘛。
不光端公吳老心里納悶兒,連墳前不停磕頭告罪的秦書生都懷疑那牛二是不是在不在“新家”啊。
半個時辰前,張牧之的扈從趙三槍帶著出外撒歡兒的三思回鎮子時打牛二的新墳前經過。
新鬼牛二“見”三思一身陽氣誘人,再有三思曾吞腹過一滴鬼蛟真血,對楞不清形勢的新鬼牛二很有誘惑力。
可新鬼牛二剛凝成的鬼形還未接近三思呢,就被三思一瞥,張開大嘴猛吸一口,砸吧嘴巴,連個嗝兒都沒打成。
趙三槍在前頭似乎察覺到身后異樣,可回頭瞥見三思一臉嚴肅狀并無深究。
此刻來安鎮的神婆胡三姑和端公吳老還不知應對略微棘手的新鬼牛二被一頭驢給一口吞了。
三思吞鬼相當隱秘,連近在咫尺的勇猛漢子趙三槍都沒察覺,跪在墳頭的秦書生豈會知道?
遠遠躲在樹后“看護”苦主的端公吳老更是納悶。
若不是深知神婆胡三姑的處事性情,差些懷疑是她在暗中搞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