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搭褳里裝的雜物可不少,大多是麻子進(jìn)入大漠荒原以來拾撿的特產(chǎn),形態(tài)奇異色澤絢麗的玉筋石,體格如野萘大小,若是到魏國定是文人墨客書桌上的賞玩之物。
可惜這里是大漠,賣不上價的,索性試上一試,萬一有人奪愛呢。
再者就是幾枚骨雕牙雕飾品玩物,來自一心靈手巧的牧民之手,多是取材于豹骨狼牙,絕少有羊骨。
哦,對了還有一件殘缺的銅燈臺,還是麻子夜宿大漠時被一頭沙蟲偷襲,幾道劍光將其分成幾段后從胃囊里滑落出來的。
因此類知識匱乏,麻子認(rèn)不出來這玩意兒具體是個啥,不過從外表推測該是一盞銅燈,極有可能是法器呢。
巴掌大的青銅燈座,燈座肚腹上浮雕的是一頭齜牙咧嘴的異獸,寬口尖牙,頭頂獨(dú)角,猙獰恐怖,豹身虎尾,尾巴末端作火焰狀,極類古書上描述的兇獸—猙的模樣。
每逢月圓之夜將其暴露在月華之下會通體散發(fā)淡淡紅光,只是可惜燈座的異獸猙被幾道裂口破壞,透過裂口還能看到燈座腹中的內(nèi)壁呢,燈臺更是剩下小半個,燈心也沒了。
殘器,殘缺的法器,不知名的燈類法器。
手里的物件兒還是太少,好在自己不是那攜包流竄的倒貨販子。
眼下天色尚早,金不換閑著無聊索性先去逛逛牟那山下的暗墟“早市”。
暗墟開市時間未到,來早的老客新客便在牟那山的山腳一處平坦河灘邊架秧子紅活氣氛,這自行湊的小散攤可不受暗墟門“保護(hù)”也不用向暗墟門交份子錢。
暗墟門組織的暗墟開市的方式奇異,唱歌的小鳥只在一千里以內(nèi)“宣傳”,引來的不是附近的奇人異人就是修為在身的正修邪道。
金不換一踏進(jìn)河灘一角就瞅見一位牧民裝扮的異族老漢騎乘一頭雪山牦牛剛來此間擺攤,渾身棕毛的雪山牦牛目測有兩千多斤重,寬大的牛背上綁著幾只藤籠,幾頭毛絨絨的雪山豹幼崽蜷縮在其中。
金不換打他老人家身邊經(jīng)過時,只是略微掃了一眼這堪稱巨獸的大牦牛背上的“小貓崽”便掠身而過。倒是那雪山大牦牛睜起鵝蛋大的眼睛目送他的身影遠(yuǎn)去。
“怎么了?老伙計?不要惹事,這里可不是咱家。”
跨坐在牛背上的老漢見身下的老伙計駐足不走還直盯著人看便用長煙桿輕磕下大牛角,惹來雪山牦牛一聲雙鼻噴熱氣。
“走咯,往里走。這外邊風(fēng)寒,老子抗不住這風(fēng)。”
早市就意味著人少攤少,逛走個頭尾還不費(fèi)一炷香功夫。如果說跟在河陽老家那次逛鬼市的雜亂比起來,這里更“顯”平淡些。
許是正經(jīng)的暗墟未開之由,早來的都是些“不上臺面”的小人物,嗯,麻子自認(rèn)自己就是個不起眼的小游俠金不換。
閑逛一圈確實(shí)比老家那邊的鬼市多點(diǎn)意思,至少這里不會擺一頭大野豬現(xiàn)殺現(xiàn)賣。
麻子非典籍充庫的宗門中人,僅憑劉大先生書房中幾本閑語怪談游記補(bǔ)充“課外知識”再加刑房老哥收集的碎片化的江湖小道。
嗯,勉強(qiáng)能知曉攤前擺的是些啥東西。
就比如現(xiàn)在金不換蹲身在一處小攤前盯著一塊烏黑的石頭,渾身坑坑洼洼的,光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