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商榮躬身一禮,奏本道:“天下諸侯的本章都在等候陛下裁決。陛下為何一整月都不親臨大殿。
每日坐在深宮里,完全不打理朝廷綱紀(jì),這必定是有在陛下身邊迷惑圣聽的人。懇請陛下以國事為重,不要再像之前那樣高高坐在深宮里,荒廢國事,這會大大違背臣子和百姓的期望。
臣聽聞陛下之位得來艱難,況且如今上天的心意未順,水旱災(zāi)害不均,給百姓降下災(zāi)禍,這無不是因?yàn)檎紊系牡檬鶎?dǎo)致。
希望陛下關(guān)注國家根本,痛改前非,遠(yuǎn)離讒言和美色,勤勉政務(wù),體恤百姓;那么上天就會順應(yīng),國家富足,百姓豐衣足食,天下安寧康泰,四海都能享受無窮的福澤。希望陛下能留意這些。”
帝辛曰:“孤聽說四海安寧,萬民安居樂業(yè),只有北海有人違抗命令,孤已經(jīng)命令太師聞仲去剿滅奸黨,這不過是疥癬之患,哪里值得憂慮呢?二位丞相的話很好,孤難道不知道嗎。
但是朝廷的各種事務(wù),都有首相替孤操勞,自然都能順利施行,哪里有積壓停滯的道理。就算孤親臨朝堂,也不過是垂衣拱手,無為而治罷了,又何必在口舌上喋喋不休呢。”
君臣正說著國事,午門官啟奏:“終南山有一位煉氣士云中子求見陛下,他有機(jī)密重要的事情,不敢擅自前來朝見,請求陛下下旨定奪。”
帝辛心道:“眾多文武大臣還抱著奏本在一旁伺候,這可怎么是好。不如宣這位道人來和孤閑談,百官自然就不會紛紛議論了,而且還能免去孤拒絕進(jìn)諫的名聲。”
于是派人傳旨:“宣!”
云中子進(jìn)午門,過九龍橋,走大道,寬袍大袖,手執(zhí)拂塵,飄飄徐步而來。拱手一禮,道:“貧道住終南山玉柱洞,云中子是也。
因貧道閑居無事,采藥于高峰,忽見妖氣貫于朝歌,怪氣生于禁闥,道心不缺,善念常隨,貧道特來朝見,助陛下除此妖孽。”
帝辛呵呵一笑,道:“這皇宮內(nèi)院是隱秘的宮殿,宮門處戒備森嚴(yán),防范措施更是周密,又不是那塵世間的山林之地,妖魔能從哪里來呢?先生你此番前來,莫不是弄錯了吧!”
云中子笑著回應(yīng)道:“陛下要是知曉有妖魅存在,那妖魅自然就不敢來了。
正因?yàn)楸菹虏徽J(rèn)識這妖魅,它才能夠趁機(jī)迷惑陛下。如果長久不除掉它,就會釀成大的災(zāi)禍。”
帝辛說:“既然宮中存在妖邪的氣息,那么要用什么東西來鎮(zhèn)壓它呢?”
云中子掀開了花籃,取出用松樹削成的劍,拿在手中,對著帝辛說道:“陛下不了解這把劍的奇妙之處,且聽貧道說一說:
這把用松樹削成的劍名為‘巨闕’,它其中的奇妙作用很少有人知道。
雖然它沒有那種能沖斗牛的寶氣,但是只要用它鎮(zhèn)壓,三天之內(nèi)妖氣就會消散。”
云中子說完,就把劍呈給了帝辛。帝辛接過劍問道:“這東西該放置在什么地方來鎮(zhèn)壓呢?”
云中子回答說:“把它掛在分宮樓,三天之內(nèi)自然會有效果顯現(xiàn)。”
帝辛隨即命令傳奉官:“把這把劍掛在分宮樓的前面。”傳奉官領(lǐng)命離開了。
帝辛又看看云中子,道:“先生你有這樣的道術(shù),精通陰陽之學(xué),能夠察覺妖邪鬼魅,為什么不放棄終南山的清修生活,入朝為官呢?這總好過寂寂無名吧?”
云中子搖搖頭,道:“蒙陛下不棄幽隱,欲貧道居官,貧道乃山野慵懶之夫,不識治國安邦之法,日上三竿堪睡足,裸衣跣足滿山游。只想當(dāng)個閑云野鶴……”說罷,就直接化為一道流光離去了。
瀛洲島上,守護(hù)神殿內(nèi),精衛(wèi)嘆氣,看看袁洪,道:“袁洪師弟,你說,這事兒要不要把圣使喊醒啊?”
袁洪點(diǎn)點(diǎn)頭,道:“精衛(wèi)姑娘,我覺得,還是別了,畢竟,這事兒成不成,跟師尊關(guān)系不大。哪怕是除妖成了,也影響不到師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