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手段讓納克有些驚訝,呢喃道:
“這個流浪者克里,應該是個圣階魔導師吧……”
……
古代遺跡,鼠人溶洞。
卡里恩回到主世界后,拿出了一堆標記過的石子,然后繼續(xù)在鼠人溶洞里面探索前進。
遇到元素黑潮,他就扔一顆石子進去,做好一個標記。
之前卡里恩是摸不清楚進入元素黑潮后的空間會是什么樣,所以每次都需要小心查看并仔細探索。
但在納克的幫助下,卡里恩已經(jīng)知道,元素黑潮背后對應的空間碎片,都是曾經(jīng)奧丁神界的一部分。
所以他現(xiàn)在可以暫時不用去探索每一個空間,而是先進行標記即可。
等他大致將所有空間都標記好后,卡里恩就能根據(jù)每個空間在虛空內(nèi)的坐標,計算出整個破碎的奧丁神界是什么樣的布局。
之后他再利用蝎子傀儡或魔導攝像機逐一探索也可以。
隨著卡里恩扔出去的石子越來越多,計算的坐標越來越精確,他逐漸發(fā)現(xiàn)各個空間碎片的分布,還是保持著一個相對有規(guī)律的形態(tài)。
就像一個魔方,雖然每一個小方塊都是獨立的,但它們依舊可以拼成完整的形狀。
換句話說,相鄰的空間碎片之間,也是會出現(xiàn)空間交疊的,只不過每個空間碎片的邊緣都是被厚厚的巖石包裹,即便交疊也是巖石之間的交疊,位于溶洞內(nèi)的人很難察覺。
如果能夠找準位置,在巖石上面破開一個洞,或許就能在交疊的那一瞬間直接進入另一個空間碎片,而不需要再經(jīng)過主世界。
而且卡里恩還發(fā)現(xiàn)一個重點,并不是每個空間碎片都會跟主世界有連接,會出現(xiàn)交疊的,只是整個破碎神界邊緣的一部分。
同樣拿一個魔方舉例,當一個魔方放在桌面上時,跟桌面接觸的,只會是底部的那一面。
而蛇人空間和訓練場空間,就是魔方底面的一部分。
整個破碎的奧丁神界,可能還存在一個核心空間,連接著所有的破碎空間,就像魔方的中心連接各個方塊一樣。
隨著卡里恩標記出了二十四個跟主世界有接觸的破碎空間后,他將這些空間的坐標都輸入到他的圣器計算機當中,發(fā)動圣階魔法「量化推演」,最后計算出破碎神界核心空間的大致坐標。
最后,他將一顆石子傳送到那個計算出來的坐標。
如果石子破碎,證明是掉入虛空,被無序的力量撕碎了;可如果沒碎,就說明計算正確,那個坐標確實存在一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