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楊忠嗣如遭雷擊。
饒是他身經百戰,也被李徹這輕描淡寫的語氣震得心神俱顫。
“殿下!這這”
李徹的這番命令,與中原王朝長久信奉的師出有名、不伐無罪的戰爭倫理截然相悖。
一邊是區區一百名士兵的性命,一邊是和一個陌生國家貿然開戰,兩者孰輕孰重楊忠嗣比誰都了解。
他之前之所以提出此時,不過是想讓李徹早做準備,順便為自己的兵多爭取一些撫恤福利。
卻是從未想過,殿下真的會興兵為區區百名士兵報仇。
但李徹卻是很清楚,最北邊那個國度的威脅有多大。
他們當年,可是差點將中國又扯入一場傾國之戰。
再說遠些,屈辱百年歷史中,我國受盡了西方列強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答案就是大鵝!
早在清朝,俄國人就靠著大炮和條約吞下一大片我國領土。
后續又不斷累積,直到建國之后,這個數字已經到達58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14個日本的大小!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兩個相鄰的大國之間,絕無永遠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李徹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也很早就布了局。
為何他會收編契丹、靺鞨、室韋等異族,為何留著北胡在草原上茍延殘喘。
還不是為了借著他們的力量,來對付更北方的威脅。
見李徹態度認真不似作偽,楊忠嗣恍然過后,便從武將視角提出建議:
“吃掉這支萬人軍隊不難,可要想接住敵軍的后續動作,我們的兵力或許不足啊。”
李徹贊同地點了點頭,這的確是個問題。
奉國的軍隊已經夠多了,甚至說是窮兵黷武也不為過,這幾年發展最迅猛的就是軍隊和軍工了。
即便如此,兵力還是不夠。
倭國四島剛剛拿下了,需要重兵鎮壓。
高麗、新羅、百濟那邊也是人心不穩,需要派兵防守。
北胡雖然消停了,但常備的守備兵力也不能少。
還有綿長的海岸線,各城留守、治安所需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