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在客棧,秦風打開張遷的錦囊!
上書“屬下有一兄長,名為張松,智力過人,主公如得他的效忠,如虎添翼,不過他心高氣傲,看不上我,只能靠主公前去降服,目前人在成都,任職州府主薄”
秦風前世就知,張松歷史上為劉備集團入蜀做了戰略部署。游戲里,也是有“得張松者得益州”的評語。
為降服張松,秦風決定隱姓埋名,親自接近他。
秦風和周倉兩人風塵仆仆,前往成都,所幸蜀郡緊鄰成都,不是很遠,足足走了一天,兩人才到了成都城腳下。
這一世,秦風第一次見到成都城,心中還是不禁涌起一股驚嘆之情。
城墻高聳入云,厚實的磚石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城門有一丈多厚,似乎守護著這座城市的安寧與繁榮。
城內街道狹窄曲折,兩旁的建筑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木質結構透露出歲月的痕跡。
秦風兩人漫步于城中。居民們身著古裝,忙碌地穿梭于市井之間,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街邊的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琳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繚亂。
成都廟宇、宮殿更是讓人嘆為觀止。莊嚴的佛像、精美的壁畫以及宏偉的建筑無不展現出工匠的智慧和創造力。
蜿蜒的河流穿城而過,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古老的建筑,如詩如畫。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城市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這一刻,秦風不禁想,自己的城市何時可以升級為州府,或許需要很多年。
進城后秦風扮作一名普通文士,周倉扮作家仆,對外聲稱是四處游歷,增長見識。
兩人住在城中客棧,每日里就是喝茶聽人吹牛,打聽學習的問題。
不過幾日,就聽得益州目前學術中心“果山書院”,為天下名士樵周所創立,益州讀書人要想出人頭地,走進讀書人的圈子,必須先去果山書院求學,揚名。
秦風決定入學“果山書院”!
想要入學書院,正常的方法就是考試,不正常的辦法是使用策略金錢大法(秦風成都并無人脈,身上現銀也不多,不能為了這點小事就破費)
等了幾日,到了學院招生的初六,秦風準時來到書院門口,預備參加考試,考生少,只招收30名學生,有300余人報名,10比1的人數比例,看來壓力不小呀。
剛到大門口,就被墻上的學院創立過程驚艷了一下,不愧是古人。
這樣寫道:
千里長江灣環若帶,生生不息,吁唏呼,豈無賢豪挺生也哉!
吾鄉中子弟,聰靈可取,然造詣必因乎人事。無如地太邊鄙,漢少夷多;或囿于習俗,視讀書為末務,或迫于境遇,欲肄業而無資。無惑乎!
吾欲竭栽培之力,故變賣家產,遂分鶴俸,急于鳩工巧,建立學舍一所,題其名曰“果山書院“。買置田產15畝份,共收租谷九十二石二斗,以作來年延師修金及諸生童紙筆書籍之費。
惟冀后輩,守望相助,鑫鑫柴火,可燃萬古,善莫大焉。
一看都是有才之士書寫。
到了考試的時間,進門后,被帶到布局是一間一間的考試現場,監考老師不停的走來走去,唯恐作弊,可是怎么難,對于擁有互聯網的年輕人,再難,都是開卷考試。
走到考場6號坐下,鋪開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