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致的半場空間,加上高速的攻防轉換,直接將高德聯盟級別的協防威脅廢了大半……
開拓者外線是有帕特森、阿泰這種最佳防陣級別的外線大閘不錯。
但人小牛壓根不給你一對一的機會,保護籃板后的下快攻成了小牛隊拉開分差的主要手段。
諾維茨基在前三場的場均得分只有203分,和首輪打灰熊的場均313分有著天壤之別……
你以為是開拓者針對德國戰車布置的防守戰術有多出色?
還是高德在為數不多的防守對位中,成功限制了他的得分效率?
不,都不是。
事實是小牛完全不需要諾維茨基在前三節發力,就能輕松領先開拓者兩位數。
最后的決勝時刻,一如g3的最后一分鐘,諾維茨基連得四分帶隊再次領先——
這才是他需要做的!
但僅僅是一場罷了,系列賽前兩場在達拉斯,比賽剛打到第四節開拓者就崩了,壓根沒有給小牛打加時和絕殺的機會。
與小牛的g3戰后,聯盟公布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名單——
活塞隊的本-華萊士,連續第二年當選了dpoy!
這個獎項在今年的爭議性最大,大部分媒體和球迷都認為該頒給開拓者隊的高德。
可在聯盟最后公布的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票選結果中,本華萊士的總得分(333分),僅比第二的高德(315分)多了不到十分!
在歷屆dpoy的投票選舉里,首次出現第一與第二差距不到十分的情況。
333分的分數,也成了有史以來,得票最低的該獎項得主!
在這份投票結果里,高德甚至得到了45張第一選票,比最終得主大本還多了6張。
這種戲劇性且令人遺憾的結果,自然引得很多球迷質疑。
其中,國內球迷的言辭最為激烈——
“明擺著不想給咱小高,就仗著咱小高是新秀!”
“就是就是。底特律那爆炸頭算個球?論防守數據,籃板、蓋帽,高德哪個不碾壓他?”
“就搶斷多幾個,那也是仗著他矮,好下手切球……”
“黑幕!赤裸裸的黑幕,結果出來前拿小高當噱頭宣傳,說什么史上最年輕的dpoy。結果出來后給了活塞一個身高有水分的矮個中鋒!”
“欸這你就尬黑了,本華萊士雖然身高因為那爆炸頭有不少水分,但人家那防守影響力的確不是蓋的,不少高階數據都要比小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