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鮮蔬果到手工編織的地毯,從二手電器到手工打造的刀具,甚至還有幾個攤位在販賣從中國走私的電子產品。
“嘗嘗這個。“
班寧在一個小吃攤前停下,指著鐵板上滋滋作響的肉串,“阿薩拉版的韓國辣炒年糕。“
攤主是個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她熟練地翻動著肉串,炭火的微光映在她黝黑的臉上。
露娜注意到,爐子里燃燒的燃料有些異樣——那是被撕碎的政治宣傳冊,法西姆國王僵硬的笑容在火焰中扭曲變形。
“用紙比用木炭便宜。“
老婦人注意到露娜的目光,咧嘴一笑,露出幾顆假牙,“反正那些廢話除了燒火也沒別的用處。“
班寧買了三串烤肉,遞給露娜一串。
肉質鮮嫩多汁,表面裹著一層辛辣的醬料,確實與韓國街頭小吃有幾分神似。
“好吃嗎?“班寧問道。
露娜被辣得眼淚汪汪,卻不住點頭:
“比軍營伙食強多了!“
她們繼續在集市中穿行。
在一個拐角處,幾個年輕人正在用廢銅爛鐵制作簡易太陽能板,旁邊掛著“光明工程“的手寫招牌。
“這是……“露娜驚訝地湊近觀察。
“民間自發的。“
班寧解釋道,“戰前巴克什大學的學生們組織的。電力系統被毀后,他們就開始回收戰場上的金屬廢料。“
正說著,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走過來,熱情地向她們介紹:
“只要阿薩拉節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與眼前的廢墟判若兩地。
“我妻子生前是圖書管理員。“
老人注意到她們的視線,聲音平靜得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這些是她搶救出來的最后一批書。“
班寧輕輕合上相冊:“我們會重建圖書館的。“
老人笑了笑,用僅存的那只手撫摸著一個孩子的頭發:“比起磚石,這些孩子更需要故事。“
夕陽西沉,集市的喧囂逐漸平息。
班寧和露娜坐在廣場中央的噴泉遺址旁——現在這里成了臨時休息區,幾個老人正在下棋,孩子們圍著他們嬉戲打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