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的煉獄,將時間拉伸又壓縮,每一秒都浸透了鋼鐵的咆哮、烈焰的灼痛和生命消逝時的悲鳴。
比斯特里察河水電站,這座曾經巍峨聳立的鋼鐵巨獸,此刻已淪為一片被濃煙、冰雪和死亡氣息籠罩的廢墟墳場。
持續不斷的猛攻,讓哈夫克“希拉克略”機動旅這支驕橫的精銳,付出了遠超預期的慘痛代價。
水電站錯綜復雜的結構、gti守軍玉石俱焚的頑強、以及惡劣到極點的天氣,共同構成了一道吞噬生命的鋼鐵磨盤。
格里馬爾迪上校手中的戰報,數字冰冷而刺眼:
技術兵器損失包括多輛“公羊”系列ifv、數臺珍貴的“敏捷守護”機甲;
人員傷亡更是觸目驚心,數個突擊連隊被打殘,經驗豐富的軍官和士官損失慘重。
gti付出的代價也是毀滅性的。
水電站外圍所有的火力點、觀察哨、雷區,早已被哈夫克的炮火、無人機和步兵反復犁平,化為焦土。
a區,壩頂平臺及附屬外圍陣地,徹底易手,插滿了哈夫克君旗的殘骸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旗下是雙方士兵層層疊疊、凍結在一起的尸骸。
b區,那曾經爆發過最慘烈拉鋸戰的內部外層區域,如今只剩下一片被自毀炸藥和噴火器共同洗禮過的、扭曲變形的鋼鐵叢林和凝固的碳化物質。
濃烈的焦糊味和尸臭,即使隔著厚重的閘門,依舊無孔不入地滲入僅存的c區。
唯有c區——
水電站最核心、最堅固的區域,依托著巨大渦輪機組的主廠房、控制中樞以及深層地下掩體
——依然如同暴風雨中最后的礁石,在狂濤駭浪中倔強地屹立。
十幾年前中國工程人員傾力打造的堅固結構,在此刻展現了驚人的韌性,硬生生扛住了重炮轟擊和鉆地炸彈的反復蹂躪,雖然外墻布滿巨大的彈坑和裂縫,內部也因劇烈震動而一片狼藉,但主體結構依然未被洞穿。
然而,守衛者的力量,已如同風中殘燭。
c區主控室旁一個相對完好的設備間,被臨時征用為指揮所兼傷員聚集點。
空氣中彌漫著濃得化不開的血腥味、消毒水味、汗味和絕望的氣息。
昏暗的應急燈下,人影幢幢,卻死寂得可怕。
臺上攤著一張已被鮮血和污漬浸染得模糊不清的水電站結構圖。
西多連科少校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歲。
魁梧的身軀依舊挺直,但那雙灰藍色的眼睛深陷,布滿了血絲,深刻的皺紋里嵌滿了硝煙和疲憊。
他粗糙的手指緩緩劃過圖紙上代表c區的幾個關鍵節點,聲音沙啞得如同砂輪摩擦:
“清點完了……”
他頓了頓,似乎需要積蓄力氣才能說出后面的數字,“還能拿槍的,算上輕傷員,七十三個。重傷員……四十一人。藥品……基本沒了。”
露娜站在他對面,原本利落的低馬尾早已散亂,沾滿血污的頭發貼在蒼白的臉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