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還沒戰斗,就會自己變成一堆廢鐵。
就算各方面材質滿足要求,如何防御就是繞不開的難題。
是機甲是嚴謹的。
一旦某一個部位受損嚴重,導致供能行動問題,那么整個機甲就無法動彈。
這一點上,陳逸的炎魔變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94米的軀體下,局部傷勢顯得無關緊要。
但就是這部分傷勢,使得炎魔的架構遭到了破壞,無法維持穩定。
于是就出現了很滑稽的一幕。
敵人打碎了炎魔的腳趾頭,然后炎魔崩潰了。
這一點在須佐能乎上也有著體現。
綱手一拳打碎了須佐能乎。
局部破壞力確實大。
但是這個傷勢如果延伸到整個須佐能乎來看。
就像是人類手指被割破了小口,還沒跑到醫院就要痊愈了一樣嚴重。
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小傷口’摧毀了整個須佐能乎。
科技側為了解決機甲容易報廢的問題,選擇了給機甲加上護盾或者屏障。
敵人絕大部分的攻擊都會被護盾所抵消,那么機甲就能安心輸出了。
陳逸想的是能不能進行局部護盾防御,從而增強炎魔的實用性。
但是整理好思路來看,完全是多此一舉。
炎魔不就是用來抗傷害的嗎?
反過來保護炎魔,圖的是什么?
(能不能浪費幾十秒送我個用愛發電,祝大家永遠不死,五一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