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飛行,不再有初來時的興奮和新奇,也沒有歸途的忐忑。
只有一種塵埃落定后的安寧和淡淡的疲憊。
孟嶼很快在舒適座椅和藥物作用下沉沉睡去。
大力沒有睡,她調暗了閱讀燈,拿出那本陪伴了一路的筆記本。
她沒有再記錄數據,而是翻到空白頁,寫下了一段話:
>項目總結-呼倫貝爾:
>核心目標:草原生態與游牧文化初步調研(完成度65,因意外中斷)。
>核心收獲:樣本(孟嶼)生命體征穩定,物理損傷進入修復期。
情感變量交互深度與依存度顯著提升,超預期。
>關鍵數據點:星空坐標(北緯48°東經119°),莫日格勒河曲率,牧民巴特爾家的gps定位,白樺林土壤樣本(未及采集)…
>非量化結論:風險與守護的權重被永久性修正。
某些“操作環境”
(如石膏)對“情感交互效率”
具有顯著的負相關影響。
歸途的坐標,因特定樣本的存在而被重新定義為“家”
。
>后續計劃:聚焦樣本康復,補錄缺失數據(待定),優化“操作環境”
以提升“交互體驗”
。
她合上筆記本,側過頭,看著孟嶼沉睡中平靜的側臉。
窗外的云海在夕陽下鍍上金邊。
她輕輕靠向他的肩膀,也閉上了眼睛。
引擎的轟鳴成了安眠的搖籃曲。
當飛機平穩地降落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熟悉的濕潤空氣和都市的喧囂透過舷窗撲面而來時,已是華燈初上。
取行李,出閘口。
熟悉的“魔都”
氣息瞬間包圍了他們——行色匆匆的人群,閃爍的霓虹,出租車排隊的喧囂。
出租車穩穩地停在愛情公寓樓下。
熟悉的梧桐樹蔭,熟悉的單元門,甚至連空氣中那股混合著附近小吃攤煙火氣和老舊樓房特有氣息的味道,都帶著一種令人心安的“歸家”
信號。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