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哥,我想出去玩。”諸葛大力看向孟嶼。
孟嶼看向諸葛大圣,諸葛大圣點點頭。
“走吧,阿偉要好好學習啊。”
張偉抬起手剛想說什么,二人已經離開了。
諸葛大圣打開張偉的筆記本,密密麻麻的小字映入眼簾:“挺努力啊,張偉。法考準備多少年了?”
“我讀了七年法律,考了四年。”張偉略顯落寞的說了出來。
“七年?”諸葛大圣的鋼筆在筆記本上頓出個墨點。中央空調吹得張偉后頸發涼,他盯著那個擴散的墨漬,感覺像在看自己糊成一片的人生。
辦公室里安靜得有些壓抑,只有中央空調運轉時發出的輕微嗡嗡聲。諸葛大圣看著張偉,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有驚訝,也有疑惑。
“七年時間,可不是一段短日子,這份堅持太難得了。”諸葛大圣把鋼筆輕輕擱在筆記本旁,語氣里滿是感慨,“法考確實不易,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懷揣著法律夢想踏入考場,可真正能順利通過的,只是少數。”
張偉苦笑著撓撓頭:“是啊,每次成績公布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離夢想又遠了一步。有時候我都懷疑,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是學法律的料。”
“可別這么想。”諸葛大圣坐直身子,神情認真而堅定,“能在這條路上堅持這么久,就說明你心里有團火,有對法律的熱愛和執著。很多人半途而廢,而你還在咬牙堅持,這就已經勝過大多數人了。”
說著,諸葛大圣翻著張偉的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分析、疑問和心得,每一處涂改、每一條下劃線,都像是張偉在法考路上留下的腳印。“你看你做的這些筆記,細致又用心,這就是你努力的證明。法考不只是知識的考察,更是對毅力和心態的磨煉。”
張偉聽著諸葛大圣的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曾經被失敗和自我懷疑壓抑的情緒,似乎也慢慢消散了一些。“諸葛律師,聽您這么說,我心里好受多了。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失敗,都快沒信心繼續考下去了。”
“別灰心,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考試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諸葛大圣指著筆記本上一處對案件的分析,說道,“就拿你對這個案子的思考來說,雖然還有些青澀,但已經能看出你獨特的見解了。法律是門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學科,只要堅持下去,不斷總結經驗,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在諸葛大圣的鼓勵和指導下,張偉漸漸打開了話匣子,開始和她分享自己在備考過程中的困惑和遇到的難題。諸葛大圣耐心地傾聽著,不時給出專業的建議和解答,兩人的交流越來越深入,辦公室里的氛圍也變得輕松而熱烈起來。
而此時,律所外的街道上,孟嶼和諸葛大力正悠閑地走著。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幸福的輪廓。諸葛大力拉著孟嶼的手,時不時停下,看著街邊有趣的小店,眼中滿是好奇與欣喜。
“嶼哥,你說張偉現在和我媽聊得怎么樣了?”諸葛大力歪著頭,笑著問道。
孟嶼輕輕捏了捏她的手:“放心吧,有你媽媽的指導,阿偉肯定能收獲不少。說不定等我們回去,他都快成半個法律專家了。”
視角給回張偉。
辦公室石英鐘指向下午三點,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面投下細密光痕。諸葛大圣合上張偉的筆記本,金屬鋼筆在指尖轉出優雅弧線:“知道2010年司法考試通過率是多少嗎?“她突然拋出的問題讓張偉脊背繃直。
“全國平均21,魔都地區276。“張偉脫口而出,這些數字早已刻進他骨髓。窗外的梧桐樹沙沙作響,蟬鳴聲中,他聽見自己鼓點般的心跳。
“但你知道真正可怕的數字是什么嗎?“諸葛大圣從抽屜取出泛黃的檔案袋,抽出一張邊緣卷曲的成績單——那是她1990年的司考成績,總分358分。“當年我以2分之差落榜時,在黃浦江邊坐了整夜。”她將成績單推過桌面,墨跡在歲月侵蝕下依然清晰如刀。
張偉震驚地發現,眼前這位業界傳奇竟與自己有著相似的。諸葛大圣起身踱步至落地窗前,西裝剪影融入陸家嘴天際線:“知道你為什么總卡在主觀題嗎?“她突然轉身,目光如炬:“你像在解數學題,試圖用三段論公式破解所有案件。但法律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算術。”
她抽出張偉筆記中的離婚財產分割案例批注:“比如這個案子里,你注意到男方隱瞞的海外資產,卻忽略了最關鍵的情感補償因素。法律條文是骨架,但真正讓判決立住的,是血肉般的人性洞察。”說著翻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在1078條旁寫下娟秀批注:此處應見破碎鏡中折射的溫情。
張偉看著諸葛大圣寫下的文字陷入了沉思。
他的腦海中不斷回想著那些自己曾經處理過的案例,以及在法考主觀題中遭遇的種種困境。
“我一直以為只要掌握了法律條文和邏輯推理,就能應對所有的案件。”張偉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懊惱,“卻忽略了法律背后的人性因素,那些情感、道德和社會現實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