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中有一個被許多人罵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
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已經失控的電車的軌道上,你可以選擇拉一個拉桿,讓電車變軌到另一條軌道上,從而讓這五個無辜的人得救……
但是,麻煩的是,瘋子并沒有只在一個地方搞事——
另一邊的軌道上也綁了人,不過,只有一個無辜的人。
如果你剛好有機會拯救,那么怎么選擇才稱得上合適。這最終成為了一個經典的無解的問題。
選擇總會有錯,但不選擇不作為是否也是一種過錯?如使判定不作為也是一種做錯,要承擔責任,那做出選擇從而把生命量化,或者是變成數字的比大小化,這是否更加是一種大罪惡?
倫理學當中提出這樣的東西折磨倫理學家自己,以及主動思考的他人,和無數被有意無意的問了這樣的問題的人。
如果折紙知道這個實驗的話,那或許會覺得很奇妙。
因為,
先前的她所面臨的問題,似乎也就是這樣的問題。
唯一的區別是——
首先,
作為似乎有辦法救人的人的鳶一折紙本人也是本事的主要相關人。
其次,
人死不能復生。
如果想讓人復生。
并自己為之行動,似乎再怎么樣都一定會讓無辜的他人受害或受傷。
即使折紙可以通過如契約的方式回到過去,那作為當事人的她,也注定無法改變死亡的悲劇本身。
到時候,順著時間回到過去的折紙很可能會滑稽的發現悠原本不會死,害死他的車子是她送過去的。
比如說——
為了防止悠被車撞就回到過去,把當時在朝悠的方向開過來的車全部毀掉的折紙發現悠被撞死了。
而來自于因為得到有怪物在毀滅車子的消息,而倉皇逃竄,一時沒注意看路就撞到人的大貨車。
然后——悲劇閉環。
然后——折紙小姐就能成功自己閉環自己的悲劇。
聽起來似乎很令人悲傷,但很正常,在這個世界中,面對悲慘的事如果是當事人的話,沒有足夠分量是改變不了悲劇的。
不過。不對,其實有一個小小的【例外】存在——
只要等候五河士道,那么鳶一折紙一樣可以得救。
只要她是精靈。
不過。
可惜,當前洛離需求惡德的力量,并且也沒有和他整什么各取所需的興趣。那種事情——送給別人什么的事——就算是他都會覺得很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