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承恩絮叨,只是大腦高速運轉時的習慣,把想法說出來,往往能收獲意料之外的驚喜。這不靈感來了,既然能在皇宮里成功改造太監,為何不能照方抓藥把這個辦法用在葉爾羌汗國身上呢?
皇宮可是規矩最嚴格、傳統最深厚、習慣最頑固的所在,與之相比,任何宗教頂多是半斤八兩。
那么花上十年時間,培養出一批年輕的葉爾羌貴族,再將他們送上汗國的管理位置,改變是不是就水到渠成了呢?
這種改變不是因為外部壓力大被迫的,而是由內向外自發形成的,阻力當然會有,但主要矛盾不再集中到大明帝國身上。
做為旁觀者,無論是拉偏手還是吹黑哨,操作自由度都會大大提高。在內外兩種壓力的合力之下,成功率也會大大提升。成本反而降低了,最大的消耗就是時間。巧了,自己唯獨不缺時間!
“萬歲爺、萬歲爺,城門開了!咦,怎么就出來這么點人?”
皇帝在想什么王承恩必須不知道,他此刻正全神貫注的舉著望遠鏡準備看場大戲,結果帷幕一拉開,出場的不是主角,只是個跑龍套的,讓他十分不滿。
“……朕都知道了,派阿巴什過去看看!”
洪濤的注意力早就不在戰場上了,這座葉爾羌城也勾不起太多關注,防御基本等于無。若不是為了節省炮彈,連工兵都不用出動,集中火力幾輪射擊就能把城墻轟塌。
直到聽見王承恩充滿失望的語氣,才把心思從長治久安上收回來,舉起望遠鏡看了兩眼,又抬頭望向了已經接近百米的熱氣球,仔細辨別了望手的旗語信號,然后放下望遠鏡,向下面的傳令兵吩咐。
葉爾羌城的東門確實開了,但出來的不是騎兵大隊,而是五個舉著旗幟的人。他們步行了二百多米來到戰場中間,停下腳步等候著明軍的反應。
不多時,幾名御馬監勇士也陪著阿巴什迎了上去,面對著幾千支黑洞洞的槍口,先互相擁抱,再一一介紹,然后鋪開一張地毯,兩個人面對面坐下,其他人站著圍成半圓。
二十分鐘過后,一名勇士跑了回來,手里拿著兩份手稿,一份是羊皮的,一份是紙的。羊皮卷的是原稿,紙卷是譯稿。上面寫著同樣的內容,投降條件,沙迪和卓想要有條件投降。
“給他們送點茶水干果過去,朕要仔細想想!”洪濤沒說拒絕也沒馬上答應,而是坐下來仔細閱讀。
條件挺多,但總結起來只有兩點。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