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番安排還不是此次大規模北上進剿林丹汗的全部,因為在遼東地區還趴著另一頭伺機而動的餓狼,大金國。
不管皇太極會不會傾盡全力出動八旗精銳,去營救一個既不是朋友也不是盟友的潛在競爭對手,做為戰役的設計者,都必須把有可能變化的一切參數考慮進去,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于是朝鮮國內的政權變動就成了洪濤牽制女真人的點睛之筆。本來想當墻頭草兩邊不得罪,還計劃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李琿被一場大火燒死了,繼任的李倧和重新獲得自由的王大妃,目前必須也只能聽大明安排。
李倧剛剛登基就切斷了與女真的一切聯系,召回了前往遼東地區耕種的朝鮮百姓,并在北方長城一線和寬甸六堡附近派駐重兵,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皇太極高瞻遠矚,深諳唇寒齒亡的道理,也不敢輕易派兵北上了。
一旦朝鮮軍隊發起進攻,再加上神出鬼沒的大明海軍指不定在什么地方登陸,兩面夾攻之下,林丹汗是不是要倒霉不一定,女真腹地肯定是要保不住的,兩代人攢下的基業也就全毀了。
為了讓皇太極的大腦轉速再高一些,在大軍北上之前半個月,海軍艦船就不斷出現在蓋州衛附近海域,時不時放下小艇靠岸偵查。
同時一艘又一艘的武裝貨船隔三差五就會停靠在朝鮮鐵山港,卸下來的都是糧食和盔甲武器,怎么看怎么像大戰來臨前的景象。
面對此種局面,各方的反應基本都在預估之中。林丹汗是在三月底得知了明軍大舉北上的消息,四月初就率領大軍鉆進了山區。結果還沒看到富峪城的輪廓,就在半路遭到了大明陸軍的伏擊。
由于山區地形復雜,搞不清敵人有多少,剛一接觸就吃了虧,扔下幾百具尸體不得不向后撤。此后半個月雙方接連發生了幾次小規模接觸戰,然后林丹汗就不得不選擇了撤軍。
沒轍,大明陸軍太壞,全藏在山腰和密林里,還挖了好多溝渠和洞穴,用肉眼根本看不見。但只要走近了,立刻就會從附近的山坡、樹林中射出彈丸。
躲也沒地方躲,沖鋒還找不到目標,硬生生把大軍對決搞成了山林里打獵,誰藏的好誰占便宜。這時候騎兵反倒成了累贅,幾乎是響一槍倒下一個,不是人死就是馬亡。
而且白天黑夜的不消停,大明陸軍不光把人藏在山坡上,還把大炮也弄上去了。居高臨下一崩就是好幾里遠,在哪兒扎營都不安全,往往幾炮下來沒傷到幾個人,黑燈瞎火的亂跑亂沖反倒死傷不少。
這種戰法不光林丹汗沒見過,手下的將領們也是兩眼一抹黑,為了不在山林中有過多損失,只能后撤到少郎河一線,防止明軍沖進平原。
皇太極則是不進反退,自打聽說朝鮮國內發生了大變故,馬上放棄了大凌河一線,把八旗兵全撤回了海州衛一線,做出全力防御的姿態。
喀爾喀五部就別提了,上次一仗令其傷筋動骨,幾乎把部落里的能戰之兵損失殆盡。現在一看又打起來了,既不敢北上幫助林丹汗對抗,也不敢更弦易轍倒向大明。
全都縮在錦州以北的地區瑟瑟發抖,整天派人往山海關跑,向守將哭訴族中都是老實人,沒有不臣之心,求放過。
喀喇沁部的白洪大臺吉倒是去了宣府一趟,和杜文煥談了談,在得知大明皇帝這次是下定決心要滅了林丹汗之后,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一杯連著一杯,愣是喝醉了。
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