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名傷亡士兵中,有至少100人是在同一天的上午受傷或者陣亡的,原因只有一個字,雨!半夜突然天降大雨,即便事先有充足的訓練,教授了士兵如何在雨中保證燧發(fā)裝置干燥,依舊出了問題。
山區(qū)的瞬間風力很大,再加上位于半山腰,雨絲根本沒固定方向,一會兒從左向右、一會兒從右向左。這讓很多燧發(fā)裝置防雨罩失靈了,嚴重影響發(fā)射頻率,被敵人沖到了比較近的地方發(fā)射弓弩和火炮。
這已經是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后面更精彩!
今天讓皇帝一逼,再讓王承恩一說,王徵突然起了個心思。要不要找?guī)讉€苦役犯,由自己教授基本手法,再讓他們進入實驗室做試驗、記錄各項得數呢?
這樣一來不就完美解決皇帝提出的要求了嘛,既不讓自己有被炸死的風險,又可以讓試驗繼續(xù)進行。
當然了,從道德上講這么做有點缺德,趙士禎那么精通且小心翼翼的行家都被炸死了,放幾個只經過短期培訓的苦役犯進去,危險性可想而知。
可是古人此時又站出來說話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假如能把擊發(fā)藥弄出來,就可以解決火槍和火炮怕水、怕風的缺陷,在今后一定會發(fā)生的戰(zhàn)爭里挽救很多大明軍人的生命。一邊是苦役犯、一邊是大明軍人,孰輕孰重呢?
“但愿你將來不會犯錯,否則你和你的家人就該知道孰輕孰重了!”不到兩個時辰,洪濤就接到了王徵的奏折,從紙張上看這家伙并沒回府,而是跑到了通政司里借用紙筆臨時寫的。
其內容基本就是自己讓王承恩提醒的,重啟底火試驗,但要在偏遠避人的地方重建實驗室,然后訓練苦役犯充當助手,用他們的血肉去一次次調整原料配比。
沒錯,這個壞主意又是洪濤想出來的。也不對,根本就沒想,剛有需求就從腦漿子里自動溜達出來了,而且塞都塞不回去。
但洪濤沒有直接和王徵說,而是換了種方式,讓王承恩無意點破,再讓王徵自動領會。用得著這么麻煩嗎?假如洪濤不是皇帝確實沒必要這么做,可惜當了皇帝也是身不由己,該維護聲譽的時候必須使勁兒維護。
將心比心,如果讓自己當臣子,也不愿意本國皇帝是個毫無道德底線、滿肚子壞水、要多缺德有多缺德的王八蛋。
哪怕骨子里就是這樣的人,當了皇帝之后也得裝作不是。只要裝的像,對于大部分臣民來講,那就是純潔且神圣的榜樣!
(本章完)
喜歡不明不清請大家收藏:()不明不清